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開啟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征程。今年2月,惠州提出規劃互接、交通互聯、產業互補、科技互興、人文互融、生活互惠、平臺共建、機制互通等深度融深融灣八大專項行動,并細化深化33項具體工作。
昨日,由市委統戰部主辦的惠州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專題論壇暨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市讀者文化園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港澳臺僑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以“灣區同心·共贏發展”為主題,為惠州深度融深融灣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共謀發展。
■黃少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吸引港澳青年
“惠州是我的家鄉,這里更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港澳青年來惠州創業、就業具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黃少康說,惠州區位優勢明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在加快轉型升級,蘊藏著豐富的機遇機會。同時,惠州歷史悠久,有著非常適合港澳青年生活工作的文化土壤,這是吸引港澳青年的有利因素。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港澳臺同胞、旅居海外華人華僑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這里的飲食口味與香港澳門幾乎沒有差別,普通話、客家話、粵語通行,與香港澳門沒有語言障礙。”黃少康說,惠州和港澳有著天然的地緣關系,非常適合港澳青年在這里生活工作。
他指出,港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窗戶,在金融、教育、醫療、法律、社會服務等方面聚集了國際化、專業化資源,在學術研究與理論創新方面接軌國際,吸引并培養了眾多國際高端人才,這與惠州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引育、實施“惠”聚優才行動、精準引進“專精特新”急需緊缺人才的需求相契合。
他表示,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將充分利用惠州的“一中心、多基地”平臺載體,做好團結鄉親、服務鄉親工作,講好“惠州故事”“家鄉故事”,幫助更多港澳青年來惠發展,為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王庭聰(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常務副主席、南旋集團創始人)
通過數字化建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惠州實施深度融深融灣八大專項行動中,有一項是“產業互補專項行動”,主要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王庭聰表示,他的企業扎根惠州歷經二十多年,正在積極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王庭聰說,南旋集團是從傳統產業毛織業起步,起初有員工18000名,從2003年開始引入自動化生產,目前工廠有員工約5000人,生產技術的更新迭代促進了企業的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他的企業先后開發了旅游、酒店等項目,取得了一些成績,助力惠州高質量發展。他認為惠州可以通過數字化建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建設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礎設施,提升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水平;二是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提升支撐“智能+”發展的行業賦能能力。
“我對惠州感情非常深,惠州發展也越來越好。”王庭聰說,他鼓勵下一代在惠州生活、工作,同時也希望更多港澳臺僑青年在惠州深度融深融灣中實現人生價值。
■孫敬璽(惠州市歐美同學會·惠州市留學人員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惠州匠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強產業對接提高協作發展水平
“自2015年進入惠州后,我們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了落戶、研發和產業化,這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與惠州這座城市包容、好客的創業氛圍分不開。”孫敬璽是惠州引進的杰出人才之一,他在專題論壇中結合自身經歷提出了惠州引進人才的相關建議。
他指出,惠州要吸引海外人士及留學人員到此發展,首先衣食住行是基礎保障,生活的便利讓人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發展建設中來;其次,人才的專業技術技能的專利福利保障是港灣,這既是人才對融深融灣發展的價值創造激勵,更是產學研產業孵化的搖籃。
孫敬璽認為,惠州作為大灣區的重點城市之一,臨靠深圳,擁有豐富的創業資源與商機,且惠州制造業發達,擁有產業鏈齊全的優勢,可以與灣區城市加強產業對接,提高協作發展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交通是經濟發展的樞紐,是經濟發展的地基。深惠兩地海域相連、陸域相接,融灣必先融深,融深亦是融灣的題中要義。”孫敬璽說。
■呂正一(惠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博羅縣立泰塑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牽線搭橋促進臺灣青年來惠就業創業
“惠州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成立,必將增強臺灣青年對祖國大陸、對廣東惠州的情感認同,促進惠臺兩地青年情感交流,促進臺灣青年來大陸、來惠州追夢、筑夢、圓夢。”呂正一說,基地的成立將有效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將以此為橋梁紐帶,做好基地宣傳者,圍繞融深融灣積極主動宣傳基地,大力宣傳有關政策,增強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廣東惠州實習、就業、創業和文化交流的信心和決心。
呂正一表示,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將做好基地建設的參與者,進一步加強與惠州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惠州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聯動,充分利用惠州資源優勢,找準惠州與臺灣經濟文化交流的結合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密切與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基地的交流聯動,提升服務水平,為吸引臺灣青年來惠實習、就業、創業及文化交流工作夯實基礎。
“兩岸一家親,我們應該積極與臺灣各界加強溝通,找到臺灣與惠州的更多結合點。”呂正一說,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將充分利用該平臺,為兩岸青年創造更多交流機會,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邵燦輝(惠州市政協常委、市讀者文化園總經理)
讓更多人通過惠州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了解港澳臺僑文化藝術特點
邵燦輝表示,惠州與港澳臺僑的地緣文化傳統淵源深厚,與港澳臺僑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惠州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落戶市讀者文化園,將依托園區現有的產業內容、文化屬性、業態結構,無縫銜接惠港澳臺僑文化交流,讓港澳臺僑文化藝術內容融入灣區,讓更多人借此窗口了解港澳臺僑文化藝術特點,同時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傳播具有灣區特色的中華文化。目前已與香港動漫畫協會、澳門當代藝術研究協會達成深度合作,并聯系澳門文化局籌劃“惠澳文化交流年”“讀者文化園澳門街”等具體活動,與廣州美術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共同籌辦“廣美港澳臺藝術留學生優秀作品展”。
邵燦輝說,惠州港澳臺僑文化交流實踐基地將在文化、技術、資本、創新、創意、標準、信息、人才等方面帶來有益的創新、創業、交流互動,進一步將惠州打造成中華文化、優秀產品出海前的集結陣地。
■鐘紹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惠州分院執行院長)
借助深圳資源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鐘紹偉表示,惠州在融深融灣行動上積極作為、主動出擊,實施深度融深融灣八大專項行動共33條舉措,定位清晰、舉措有力,并取得了重大進展。
對于惠州如何深度融深融灣,鐘紹偉建議,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惠州應充分發揮區位、土地空間、產業基礎三大優勢,深化產業深度合作模式,完善壯大產業鏈,推動深惠產業協同發展,在產業規劃布局上找準需求、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鐘紹偉表示,惠州還要進一步加快制度機制創新,建立與深圳和大灣區城市“同頻、同步、同行”協同機制,建立常設機構及常態化推進機制,借助深圳的資源補齊自身在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打造“類深圳”的一流營商環境,提高城市競爭力。此外,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要素自由流動,打破行政邊界和區域阻隔的壁壘,加快深莞惠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鐘紹偉還建議,惠州應提高城市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依托大產業大平臺,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同時,健全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優化人才發展良好生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游璇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