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活動執委會與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簽訂合作協議
自閉癥兒童救治康復有了“新手段新方法”
昨日上午,經歷8天的干預治療,惠州4名自閉癥兒童成功完成全部療程,“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惠州站救助活動順利收官。當天下午,“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活動執委會舉行惠州站閉幕式活動,并與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發力,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自閉癥兒童的服務和救助力度。
惠州四名兒童接受救助治療后核心癥狀改善
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以下簡稱“公益萬里行”)是昌暉(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北京華遠達公益基金會專項基金支持的公益活動。活動宗旨是在錢學森系統科學理論指導下,通過經絡干預手段救助自閉癥兒童,推動中西醫融合在兒童自閉癥領域的公益實踐,推動全社會參與關愛自閉癥兒童。
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活動執委會與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簽訂合作協議現場會。
記者了解到,該活動2020年12月24日啟動以來,已在吉林、寧波、北京、麗江四地完成26例自閉癥兒童公益救助,實踐證明:孩子們經過半年的有效自然修復后,兒童自閉癥核心癥狀全部明顯改善。已經有兩名兒童走進普通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近半數兒童均已過渡到普通幼兒園接受幼兒教育。
1月10日,公益萬里行活動首次走進惠州,對四名自閉癥兒童開展為期8天的公益救助。經過救助治療之后,四名兒童自閉癥核心癥狀均有顯著改善。
今年7歲男孩弘翊(化名)就是接受救助者之一。他的媽媽告訴記者,弘翊4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癥,這幾年來她帶孩子看過不少醫生。參加這次救助治療后,弘翊有了明顯的變化:重復語言降低,雙手頻繁相互敲打的頻率降低,大便改善顯著,在家里多年長時間用手敲打積木的行為減少,主動和家人交流次數增多,甚至首次主動找大夫指著嘴說“牙痛”。
將籌集善款救助更多自閉癥兒童
據了解,公益萬里行惠州公益救助活動采用了兒童自閉癥Meta-synthesis健康管理系統,其核心是經絡重構技術,此項技術通過了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的科學論證。經絡重構技術是建立在對復雜人體系統論認識基礎上的實踐創新突破,人體系統的演化具有自組織、自調整、自適應、自修復功能。人體經絡是生理與心理多層次信息傳輸、控制的網絡系統,系統演化的過程是內在機理,外在表現則是人的意志、思維、情緒、認知和行為。
2021年12月,該系統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技術論證,被確立為“一項新的健康醫學創新,是兒童自閉癥康復技術的新突破”。此次對惠州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成效再一次驗證該治療干預技術的有效性,給更多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帶來希望。
接受救助治療的惠州四名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向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的調理人士送上鮮花。
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是由部分市政協委員發起、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積極參與的非營利性民間慈善機構。協會2007年成立以來,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眾多義工(志愿者)的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正在持續產生社會影響的公益活動。2021年2月,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還成立關愛自閉癥項目,關愛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
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副會長敖志梅介紹,近年來,歐美、韓國等新生兒自閉癥發病率已超2%,中國達到1%,并呈上升趨勢,“目前惠州針對特殊兒童進行康復教育的機構不多,有資質的特教老師不足,自閉癥兒童診斷及康復任重而道遠”。
為了幫助更多自閉癥兒童,公益萬里行活動走進惠州站開展救助活動,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進行跟蹤觀察。“我們通過跟蹤觀察,看到了患兒核心癥狀的顯著改善,就主動對接‘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活動執委會,經過深度探討,達成共識,簽訂合作協議。”敖志梅表示,惠州市慈航公益協會將成為“中國兒童自閉癥公益萬里行”粵港澳大灣區唯一指定戰略合作伙伴,進一步整合社會各方的愛心組織,發揮地方慈善力量的優勢,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自閉癥兒童的服務和救助力度,為更多自閉癥患兒融入社會提供新機會,“我們將進一步制定救助標準,通過開展慈善公募活動籌集善款,對粵港澳大灣區3-9歲的自閉癥兒童進行救助”。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張如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