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匯聚眾智謀發展 踔厲奮發向未來
——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登
彭亮(市政協委員、民盟市委會副主委、惠城區副區長)
實施強師工程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民盟市委會組織教育專家就“發展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進行調研,發現惠州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總體得到改善,教師待遇不斷提高,但師資隊伍建設一直面臨諸多瓶頸問題,嚴重制約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彭 亮
建議創建“全市統籌、縣(區)參與”的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機制,精準補充鄉村教師。參照廣東省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方式,探索建立惠州市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機制,鼓勵縣(區)根據本地鄉村教師需求和財政能力,與華南師范大學、惠州學院等高校合作定向培養公費師范生,重點定向培養中學階段的緊缺學科教師及小學階段的鄉村全科教師、學前教育教師;可招收非惠州戶籍、優秀的公費定向師范生,也可專門針對本地戶籍學生,按照“縣來縣去”“縣來鄉去”“鄉來鄉去”等多種方式,招收、培養公費定向師范生。
此外,建議借力惠州學院,建立“師范生頂崗實習——在職教師離崗培訓”合作機制。一是探索創新校地合作,重點深化惠州市與惠州學院的深度合作,創建、優化“師范生頂崗實習——在職教師離崗培訓”合作機制。二是全面保障校地合作,在經費保障方面,可通過市財政專項撥款予以保障;在項目管理方面,市、縣(區)教育局與惠州學院通過專業且動態的協商予以全面統籌;在項目運行中,要求接受市、縣(區)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計劃者全部參加鄉村教師頂崗實習,同時整體優化城鄉一體、上下聯動、“國家、省、市、縣、!蔽寮壜搫忧遗c惠州學院無縫銜接的教師培訓體系。
曾建勇(市政協委員、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以“繡花功夫”改造升級傳統農貿市場
我市現有農貿市場299個,它們一頭連著“三農”領域,一頭連著百姓餐桌,不僅是直接服務人民群眾“菜籃子”的基礎設施,更是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平抑物價、穩定供給”的重要平臺。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最具煙火氣的農貿市場并未隨之提升,特別是橋東、橋西、龍豐等老城區農貿市場,因建設年代久,其規模、功能、品質及配套設施難以滿足市民對高品質生活與文化休閑服務的需求。
曾建勇
建議以“繡花功夫”對傳統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提升傳統農貿市場整體功能、環境、品質、活力,創造老城區新生活的全新體驗。鑒于農貿市場的公益性、民生性,建議強化國企在農貿市場建設管理中的主導地位,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傳統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現有農貿市場的收購整合以及新增農貿市場建設運營等,特別是已規劃但未建設的農貿市場,建議由國企主導建設,以便統一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服務方便、安全可靠的農貿市場服務體系,切實保障“菜籃子”安全。建議在國有農貿市場中預留一定攤位,供進城農民出售自產農副產品,既減少進城農民隨意亂擺賣現象,又充分維護農貿市場的公益性。
此外,以“繡花功夫”精準實施升級改造。老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應充分結合地理區位和歷史文化底蘊,從基礎設施、運營管理、環境衛生、智慧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拓展特色商業文化、文化創新、文化休閑等功能,塑造歷史文化及現代生活交融的獨特氣質。建議以橋東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為試點示范,充分結合橋東歷史文化底蘊和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在打造高品質復合生鮮農貿市場的同時,融入休閑、文化、創意等元素,形成以菜場和文化商業為核心,輔以停車配套等功能多元的生活休閑復合體,既可提升市井生活品位,又可打造網紅打卡地,經驗做法成熟后逐步推廣至橋西、下角、龍豐等傳統農貿市場及各縣(區)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
甄紅(市政協委員、民進市委會副主委、惠城區政協副主席)
構建惠州供水安全保障網
我市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區域性缺水、季節性缺水問題仍然突出。構建惠州供水安全保障網,增強水資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利用高質量、更安全、可持續,已成為一項急需推進的重要任務。建議把構建惠州供水安全保障網,作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一項具體項目、民生實事來抓,在“十四五”規劃的前期開展研究論證、統籌謀劃,在“十四五”規劃的后期完成項目籌備、啟動實施。
甄 紅
當前應盡快完成《惠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修編,做好以東江為界的南北兩張水網總體布局。完成綜合規劃編制后,首期啟動南部水網建設,在已建成的稔平半島引水、大亞灣東江調水、惠陽西枝江引水等重大工程的基礎上,以白盆珠優質水源為龍頭,擴建花樹下、雞心石、大坑、沙田、黃沙等大中型水庫調蓄工程,實現供水管網連片連通,提升惠城、惠陽、惠東、大亞灣、仲愷的供水保障能力;二期推動北部水網建設,擴建顯崗、聯和、水東陂、天堂山、白沙河等水庫調蓄工程,連通后形成北部輸水管網,提升博羅、龍門的供水保障能力;三期打通惠州全域水網,實施一系列水系聯通工程,實現南北兩張水網互聯互通,形成覆蓋全市、統一調度、高效集約的一體化全域水網,構建起江河湖庫多方統籌、多源互補、多重保障的水資源利用格局。
綜合考慮現實因素,可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分期逐年推進,與此同時建設節水型社會,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障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全面強化白盆珠、天堂山等各類水庫的水環境建設、水生態保護、水源涵養,切實守護好惠州的青山綠水。
周微(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規劃發展科副科長)
啟動“脊梁工程”守護兒童青少年健康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然而,因學習坐姿不良、書包負擔過重等原因導致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特別是脊柱側彎,輕則引發駝背、高低肩、長短腿等外在畸形,重則引起心肺功能障礙、造成癱瘓,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這已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后我國兒童青少年第三大高發疾病。
周 微
2019年市衛健局在全市開展的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近5000名受檢學生的總脊柱彎曲檢出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2020年檢出率升高,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狀況堪憂,其原因有三:家長“認知低”、體檢“發現難”和學!案深A少”。
建議啟動“脊梁工程”,開展“三大行動”,做到“三個早”。一是開展脊柱健康宣傳行動,做到“早預防”。學校應加強脊柱健康知識教育,加強護脊運動,定期調整課桌椅高度和教室的座位位置,訓練學生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守護學生脊柱健康;同時,廣泛開展脊柱健康知識科普宣傳,組織開展脊柱健康講座、現場體驗等系列科普活動,普及脊柱彎曲異常自我篩查技能,引導家長、孩子經常性開展自我檢查,提高預防意識。二是開展脊柱彎曲異常篩查行動,做到“早發現”。全面落實將脊柱彎曲異常篩查納入中小學生常規體檢的規定,由專業脊柱外科醫生開展脊柱彎曲異常篩查,在學生年度體檢表中對脊柱健康情況進行規范化記錄,并納入學生健康檔案。三是開展脊柱診療水平提升行動,做到“早治療”。建議市衛健局牽頭建立市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體系,制定普查、復查、評估、運動干預、治療矯治等一整套規范化流程,建立統一的標準,形成較為完備的診療評估干預模式。
鄒雄彬(市政協委員、廣東閱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進惠州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
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承載著特有社區文化及大眾的生活需求,對其活化利用能夠提高大眾生活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鄒雄彬
惠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置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目前,惠州已有北門直街、金帶街、水東街、鐵爐湖、淡水老城和平海十字街等6處街區納入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名錄。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存在歷史風貌保護不力、街區產權主體復雜、街區基礎設施老化、活化利用進度緩慢、技術人才力量匱乏、多頭管理難出成效等問題。
建議進一步推進惠州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利用,以傳承歷史文化、改善民居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為目的,做到“科學謀劃、整體布局、分期實施、逐步推進”。一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總體布局、分期實施,6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利用,在時間上應按時序、分步驟,具體操作上應分類型、劃重點,以立足保護活化原則,量力而行。二是要市場參與,多渠道籌資、多元化運營,探索“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市場參與”的模式,建立聯動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保證政府發展目標的實現和歷史文化街區持續發展。三是要挖掘文化,豐富內涵,凸顯惠州特色,結合區域和地方的歷史遺產和特色文化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在品牌塑造上,水東街、鐵爐湖要突出商旅和東坡文化品牌,金帶街要突出科舉教育文化品牌,北門直街要突出循州總管府、清朝中營守備府——苗屋文化品牌,淡水老街要突出客家民風民俗及教育文化品牌;在推進方法上要采用小規模漸進式的修復、活化、培育,替代大拆大建,與當代生活方式建立有效鏈接,以“繡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
何金華(市政協委員、惠陽區副區長)
加強小型水庫運行管護
我市大中型水庫管護普遍良好,但眾多小型水庫的管護情況欠佳。據了解,全市共有小型水庫400余座,這些小型水庫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部分水庫年久失修失管,主要存在管護責任不夠到位、運行管護投入不足、管護基礎薄弱等問題。
何金華
建議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消除安全隱患。鑒于近年來極端天氣易發多發,為盡快消除安全隱患,建議市、縣財政安排落實專項資金,爭取兩至三年內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同時完善小型水庫信息化管理設施,提升管護水平。在完成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創建的基礎上,建設完善工程監測設施,實現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全覆蓋,實現監測數據信息化管理。
此外,建議創新小型水庫運行管護模式,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創新小型水庫管理機制,推行區域集中管護、政府購買管護服務、以大帶小等管護方式,建立專業隊伍統一維護管理。
余丹(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加強餐飲外賣食品安全監管
近年來,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隨著餐飲外賣行業興起,我市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達22210家。調研發現,我市餐飲外賣行業存在部分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審核把關不嚴、監管手段滯后等問題。
余 丹
餐飲外賣食品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關系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大局。建議穩步推進惠州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建設,不斷提升餐飲外賣食品安全市場監管效能,以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被確定為“非現場執法系統”全省首個試點為契機,積極推動惠州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建設,打造以社會信用代碼為統一識別標簽的餐飲外賣食品一體化數字監管功能板塊,同時加強市場監管數據資源與市政務數據中心對接交換,支撐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互認共享,推動餐飲外賣食品安全市場治理大協同和大聯動。
同時,建議引入第三方監管,構建餐飲外賣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深圳市自2008年起在全國率先引進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這種新的社會共治模式值得我市借鑒:一是通過政府授權,在惠城、大亞灣、仲愷等地試點引入餐飲外賣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定期或不定期排查餐飲外賣食品經營單位存在的安全隱患;二是建立健全餐飲外賣行業信用檔案并實施數字化動態監控,有關結果納入整體社會信用體系,違法人員將列入失信人名單,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制度,促進餐飲外賣行業良性競爭與健康發展。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朱金贊 楊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