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越來越多小區有了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居民科學分類垃圾;惠城區橋西街道在垃圾投放點設置垃圾分類“語音小助手”,引導和提醒居民分類垃圾;惠城中心區構建大件垃圾處理機制,居民通過電話、微信小程序即可實現預約大件垃圾免費清運……近年來,惠州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鏈條提升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推動垃圾分類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市民自覺的把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分類桶里。
分類投放
“語音小助手”引導居民科學分類
“垃圾分一分,惠州美麗增十分……”近日,為進一步增強對垃圾分類的引導和管控,惠城區橋西街道創新推出語音助手提醒服務,在垃圾投放點設置垃圾分類“語音小助手”,提醒和引導居民科學分類垃圾,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營造文明投放氛圍。
“通過反復提醒,大家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更深刻了。”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垃圾分類“語音小助手”的運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居民隨意丟垃圾、不細心投放的情況,起到很好的垃圾分類宣傳效果。
據了解,橋西街道共采購了300個垃圾分類“語音小助手”,首批投放轄區物業小區標兵單位等。該語音服務項目成本低、效果好,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得以提高。
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老舊小區如何有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是一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近日,惠城區橋東街道和平直社區創新探索,專門訂制了方便小巧的垃圾分類積分卡,以戶為單位向居民發放,通過垃圾分類督導員的指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后就可打卡積分,積分滿額即可兌換日常生活用品,表現優秀的個人和家庭還會受到表彰。
此外,根據實際,惠城區運用“桶邊值守”模式,由“街道+社區+物業+家庭”組建團隊,266名督導員在桶邊宣傳勸導,增強居民分類意識,指導居民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對居民混裝垃圾行為予以勸阻。
分類收集
大件垃圾免費上門收運
“你好,是處理廠嗎?我有一張舊床墊想運走。”“好的,您告訴我住址,我們過去回收。”在惠城中心區小區大件垃圾收運群,類似這樣的大件垃圾處理信息每天都有。
一直以來,居民對廢舊桌椅、沙發、雜物柜等大件垃圾的處理甚感棘手。隨著我市不斷深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件垃圾分類運輸處理的重要一環得到填補。據悉,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加大分類中轉及終端處置設施建設投入,構建科學的大件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對大件垃圾實施免費清運、集中處理。
只要有大件垃圾即可撥打電話,拍照發定位上傳微信群,中標企業當日收集,送至大件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處理,或者通過“惠城垃圾分類”小程序,預約上門回收大件垃圾,收集處理流程變得簡單快捷。
晚上9時許,專門回收廚余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市區下角新豪城菜館的后廚,回收廚余垃圾,然后運往廚余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余垃圾。
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頂層設計,聯動惠城區市場監管局,把市場、飯店、食堂、大排檔等集中餐廚垃圾產生的餐飲單位納入收運體系,規范分類收集運輸,為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奠定扎實基礎。
據統計,截至目前,惠城區62個集貿市場已設置垃圾分類桶,8個街道的集貿市場、345家餐飲服務單位已100%完成垃圾分類桶設置、責任牌公示和臺賬記錄等工作,同時協助垃圾分類收運公司與345家餐飲服務單位簽訂了垃圾收運協議。
分類運輸
先“大分流”再“小分類”
目前,惠州垃圾分類按照先“大分流”再“小分類”的基本思路,先把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破舊衣物等通過各自獨立的“收運處”體系進行分流處理(即“大分流”),實現生活垃圾的先期減量;再對居民日常生活、生產中產生的其他生活垃圾按照“四分類”進一步分類(即“小分類”),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據悉,全市城區1013個居民小區、587個公共機構、687個學校率先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配備“四分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點4620個、收運車334輛,確定各類場所管理責任人2218名。惠州市城區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統一由中標企業負責收運并分類暫存,可回收物進行資源化再利用處理,有害垃圾委托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惠城區的廚余垃圾則由兩家企業負責定時收運。
目前,我市逐步建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收運作業管理,讓垃圾有“家”回、回對“家”。市中心城區配備有害垃圾專用運輸車5輛、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14輛、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19輛、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116輛,強化環衛分類收運作業的過程監督管理,盡可能杜絕混裝混運、“跑冒滴漏”現象。
另外,我市加強執法檢查,科技助力監管,全市城區已有537輛垃圾運輸車安裝定位和視頻監管設備,并接入智慧城管平臺,惠城、仲愷在分類投放點增設視頻監控2668個,監督落實分類責任。
分類處理
我市已建成運營大件及園林垃圾處理項目4個
綠道、綠蔭、綠水,藍天、白云、涼亭,當這幾個詞組在一起,人們往往不會聯想到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在光大博羅環保生態園,這幾個詞卻是它的真實寫照。園區每個角落都栽滿了樹木,由魚塘改造的人工湖水質清澈,瀝青路連通園區各個功能區,沿山坡還建了一條徒步綠道,從辦公樓到生活樓再到廠房的設計都凸顯鮮明的嶺南建筑特色。
走進發電廠的垃圾吊控室,透過鋼化玻璃幕墻,記者看到了萬噸垃圾倉的壯觀場景,但聞不到一絲異味。據悉,該垃圾倉全密封、防腐蝕、防滲漏,呈負壓狀態時空氣只能進不能出。當垃圾從卸料門進入垃圾倉后,垃圾吊控室里的工作人員就操控大型桔瓣式抓斗,把垃圾抓起分區堆放。垃圾經過幾天發酵后,工作人員再用抓斗把垃圾投入焚燒爐進料口,送入爐內進行焚燒。整個垃圾焚燒過程采用全封閉自動化處理,垃圾焚燒爐不需要添加任何輔助燃料就能保證爐膛出口煙氣溫度在850℃以上,停留時間大于2秒,二噁英等焚燒產生的有害物質被高溫瞬間分解。
據悉,2015年項目建成后,光大博羅環保生態園成為廣東省第一家縣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博羅縣18個鎮(街道、管委會)的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目前,垃圾焚燒發電廠可以日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滲濾液22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38萬噸。光大博羅環保生態園不僅是國內首批成功應用高參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還是一家集環保教育、休閑旅游于一體,獲國家3A級旅游景區認證的生態園區。
在分類設施建設方面,我市已建成運營大件及園林垃圾處理項目4個,處理能力360噸/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18個,處理能力3993.4萬立方米/年;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8個,處理能力283噸/日;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專項收運處理約156噸/日;建成運營垃圾焚燒廠5座,實際處理能力8550噸/日。
除大亞灣、仲愷外,其他縣(區)均已建成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市垃圾產生量(日均8000噸)和終端焚燒實際處理能力(8550噸/日)基本持平,已于2019年底在省內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100%無害化及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目標。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 容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