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惠州牢牢扭住“五個振興”積極探索特色路子
走進惠城區水口街道萬盧村,一片金黃色的稻田映入眼簾,農戶們正在收獲晚稻;在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干凈整潔的村道和富有瑤族特色的公園等,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貧困村的蛻變;在博羅縣泰美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正在參與開展道路“單改雙”及硬底化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近年來,我市立足鄉村“五大振興”,在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完善鄉村治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硬任務方面持續發力。當前,我市正牢牢扭住“五個振興”,以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為抓手,積極探索具有惠州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稻田豐收。
產業振興
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又到了晚稻收獲季節,在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里,農機手正在操作收割機,一串串飽滿的稻穗被收入機器中。
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牽頭打造,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機+科技+互聯網”的模式進行生產和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如今已形成稻米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研發、農業旅游的全產業鏈模式。2020年,該產業園實現主導產業產值約12億元。
在前不久召開的首屆廣東農業科技創新產業大會上,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在全省177個省級以上產業園中脫穎而出,榮獲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十大科技創新示范園。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以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為抓手,強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梯次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亮點紛呈,基本實現“一縣(區)一省級產業園”的布局目標,形成省、市級產業園梯次推進格局,農業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
補齊補強融合發展產業鏈、創新聯農帶農模式、激活一批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園在產業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已創建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市級農業公園,建設范圍涉及27個鎮(街)。
采收稻谷。
綠色引領
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發展
走進博羅縣柏塘鎮小洞村,灰白色調的統一建筑風格特別顯眼,村頭巷尾和路口田間,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成為裝扮小洞村的星星點點。惠城區汝湖鎮在實施鄉村風貌提升示范項目時,在上、下圍村建設豬欄餐廳、鄉村匠藝館、鄉村運動公園、花田集市等特色景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近年來,我市系統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
目前,全市1043個行政村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村莊環境衛生得到大幅提升,基本達到全域干凈整潔,省級新農村示范片19個核心村、46個省定貧困村、144個示范村已形成示范效應,引領全市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村莊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我市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市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惠州市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將立足惠州資源稟賦,按照“一帶一主題”“一村一特色”的原則,整合資源,串點成線、擴面成片、聚集要素,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農旅觀光、文化體驗、特色風貌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博羅縣柏塘鎮小洞村。
全面振興
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惠州新時代精準扶貧工作沒有省直單位及珠三角城市對口幫扶,主要靠自身力量幫扶。據統計,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市各級各部門共500多個幫扶單位和7000多名黨員干部與省定貧困村、貧困戶進行掛鉤幫扶,實現幫扶責任全覆蓋。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我市“絕不停頓松懈,啃下最難啃骨頭,不折不扣完成脫貧任務”,重點聚焦未脫貧人口開展掛牌督戰,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今年5月底,惠州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市“三農”工作實現歷史性轉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迎來了全面推進、闊步發展的新階段。7月23日,我市駐鎮幫鎮扶村組團單位到鄉鎮開展對接進駐,標志著我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拉開序幕。
打贏脫貧攻堅戰后,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從市鄉村振興局獲悉,我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目標,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結合鄉鎮建設行動,開展駐鎮幫扶、分級幫扶、組團幫扶,打造“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增收在農民”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建設“接二連三、三產融合”的鄉村經濟發展新業態,讓鄉鎮成為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
◎鄉村聲音
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農機手李青山:我以前在廣州從事畜牧工作,如今家門口有了產業園,我可以回到村里工作,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除了工資收入外,我家的農田租給產業園還有一份收入,一舉多得。
博羅縣柏塘鎮小洞村村民邱紅娣:以前我們這里的菜園沒有這么整齊,比較亂,后來村里給我們提供材料,由我們自己負責改造。實施“四小園”微改造以來,居住的環境變得美觀、干凈、整齊,房子改造后有了屋檐,看起來就像小別墅。
駐惠東縣多祝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蔡劍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工作隊肩負的神圣使命和重要任務。
文字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