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出示粵康碼、行程卡,知情同意書先簽好。”惠城區(qū)河南岸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前,身著紅馬甲的黃素娜和隊友耐心地引導前來打疫苗的人群。100多天以來,這句話黃素娜不知重復了多少次。自5月29日在市中醫(yī)醫(yī)院開啟新冠疫苗接種志愿服務以來,黃素娜和隊友堅守在新冠疫苗接種一線,風雨無阻。“疫情就是命令,既然接受了這個任務,我就會繼續(xù)下去,想辦法克服困難。”黃素娜說。
黃素娜(右)堅守在疫苗接種志愿服務一線。
早出晚歸
接種一線連軸轉
5月底,受惠州周邊城市疫情影響,市民接種新冠疫苗需求增大,各接種點人流量激增。接到團惠城區(qū)委發(fā)布招募疫苗接種志愿者通知后,平時活躍在校園護學志愿服務崗上的黃素娜第一時間報了名。
“經崗前培訓后就到市中醫(yī)醫(yī)院接種點上崗了,沒過幾天就收到了河南岸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市跳水館臨時接種點需求志愿者的通知。”黃素娜說,當時義家人河南岸志愿服務隊剛成立不久,任隊長的她馬上在群里發(fā)布了招募通知,“每天都派志愿者到這4個點。”
“河南岸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高峰期一天約有1500人接種。”黃素娜回憶,志愿者經常連軸轉,忙得不可開交,“看著市民焦急等待著,我們只想快點幫他們做好前面的服務工作。”作為隊長,黃素娜不僅在一線支援,每天還要來回在各個點之間巡查:看看隊友需要哪些幫助,有哪些事務需要協調。志愿服務結束后,她還要總結當天各個點的情況、錄入志愿時長、錄制正能量小視頻等,“有時晚上八九點回到家,腦子里全是這些東西,忙完之后往往已是十一二點。”但第二天,她依然7點前趕到接種點開始一天的忙碌。
黃素娜是個全職媽媽,愛人在廣州上班,兩個孩子上小學,家里沒有老人在家。說起孩子,黃素娜滿臉驕傲,“他們很懂事,非常支持我。”從5月底到現在,她周末都沒有時間陪孩子,“愛人看我天天不著家,開始是有怨言的,最后都能理解我、支持我。”
愛心傳遞
一人影響一群人
在接種現場維持秩序,引導市民出示粵康碼和行程卡、填寫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看似簡單的志愿服務工作,其中也有不少波折。
“一些市民不懂怎么操作,我們就一遍遍告訴他們;有些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我們就手動登記。”不停地說話,有幾天黃素娜和隊友的嗓子都啞了。
100多天的堅守,是因為黃素娜肩上的責任感,更是因為她在踐行志愿服務理念中收獲了快樂,被一種大愛感動著。“我的隊友都是好樣的,張桂芳、陳菊鮮就一直在河南岸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蹲點,顧不上家里。”
除了來自隊友的感動,還有來自市民的感染。不少市民看到接種現場忙碌的志愿者,紛紛主動要求加志愿者的微信,加入到志愿服務行列中來,柯燕青就是其中一位。她在市跳水館疫苗臨時接種點接種疫苗時加了黃素娜的微信,隨后成為一名志愿者,她還把愛人、孩子也拉入志愿者隊伍。
“6~8月是疫苗接種高峰期,那時最困難,我們都克服了。現在隊伍壯大了,我們信心滿滿。”黃素娜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