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聯家庭教育大講堂公益講座走進陳江小學

        一二年級學生的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9月23日晚上,仲愷高新區陳江小學通過該校的“家長學校”平臺,邀請到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創始人譚學競到校開設市婦聯家庭教育大講堂公益講座《習慣養成與溝通方法》。

        100多位家長參加了這一講座。有家長課后說:“這節課對我就像一場及時雨!”

        好習慣和良好溝通是家教的核心

        為什么懂得與孩子良好溝通,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很重要?在講座上,譚學競通過與家長不斷互動,及分享近兩年多來自己與離家出走、不愿上學、患有焦慮癥等各種類型孩子的溝通案例,讓家長明白,如果在孩子小學階段,父母沒做好這兩件事情,孩子到青春期后,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對此,譚學競提出問題并給出答案,讓家長深思。

        家長幾個動作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們要讓孩子養成什么樣的好習慣?”譚學競分享了答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份內的事情盡力做,出了問題敢擔當。”

        她還談了養成好習慣的方法:給孩子立規則,管住手、多動嘴、多肯定,引導孩子。家長們收起想去幫忙的雙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被引導,感覺到自己很能干。

        注重情感交流,積極傾聽正面表達

        “小學階段是孩子情緒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發現,在童年時嚴重缺乏情感交流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具有更高的叛逆風險,他們缺乏處理情緒的能力,時常感到麻木和空虛。”譚學競的話讓家長們意識到與孩子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如何和孩子良好溝通?譚學競分享了兩個方法。一個是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可積極傾聽,即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孩子,而是要就孩子的感受作出回應,說出孩子的心聲。

        另一個是當孩子的行為讓父母無法接受時,父母可正面表達:說事實、談感受、說需求、請回應。不帶指責、平和地說出孩子讓父母感到難受的行為,及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具體影響,再說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

        惠州日報記者魏怡蘭 楊敬賀 林麗娟 見習記者邱舒婷

      編輯:小麗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