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干!市紀委監委幫鎮明思路 扶村開新路

      [報料熱線] 2831000

        領導多次帶隊調研、制定清晰明確的工作方案、定下項目表“掛圖作戰”、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行動……這是以市紀委監委為牽頭單位的駐鎮幫鎮扶村團隊近一個多月來的工作內容。

        自今年7月份確定柏塘鎮為幫扶對象后,一場聞令而動的鄉村振興幫扶行動即刻開始。在“想好就做、做到最好、必須做成”的工作基調下,現已如火如荼地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幫扶單位和當地黨委政府正一起攜手共繪柏塘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藍圖。

        

      高橋村生態古欖園是13個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實施項目之一。這是工人在古欖園鋪設石板路。

        摸清家底

        走訪調研,優勢短板了然于心

        7月23日,我市駐鎮幫鎮扶村組團單位到20個鎮開展對接進駐,駐柏塘鎮團隊也是在這天完成了工作對接。

        團隊來自市紀委監委、市直機關工委、市國資委、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市煙草專賣局、市水務集團8個單位,其中市紀委監委是牽頭單位。

        在對接之前,準備工作已經走在了前面,7月18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孫川東率隊前往柏塘鎮開展前期調研工作,為駐鎮幫扶工作開新局起好步奠定基礎。

        “同時,我們也和多部門聯系溝通,梳理相關政策,統籌鄉村振興各方力量。”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幫鎮扶村工作是以派出工作隊的形式具體展開,紀委監委派出的干部是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隊長,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工作隊在行動,實際上市紀委監委全員都在關注和支持。

        在進駐之前,工作方向就已明確:工作一定要讓老百姓滿意,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受到老百姓的肯定,這樣的事情我們可以多做,大膽去做。

        在以為民辦實事為方向的指引下,7月30日,駐鎮工作隊到柏塘鎮召開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會議,正式進駐柏塘鎮開展幫扶工作。8月2日實現拎包入住、馬上辦公,著手掌握柏塘發展現狀第一手資料。隨后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深入走訪38個村居(社區),還走進20戶現階段易返貧監測對象家中,了解其生產生活近況……

        “成員單位的領導班子也在行動,多次深入現場,在走訪調研中摸清柏塘家底,找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法。”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負責人說,工作隊還形成了相應的溝通工作機制,積極與當地鎮政府交流研究,結合鎮村的特色、群眾的期盼、產業的基礎和優勢,找準切入點和連接點,制定幫鎮扶村工作計劃,有目標、有次序地穩步推進幫扶工作。

        在前期的走訪調研中,駐柏塘幫扶單位發現:柏塘鎮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產業鏈需要進一步完善;圩鎮建設集聚度有待提升;文教衛生還要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制約了柏塘的發展。

        以交通為例,柏塘雖是鄉鎮,車輛卻不少,一到節假日,更是面臨橋窄車堵的窘境,其圩鎮內有柏塘橋、下塘橋、國強橋等三座橋,是群眾出行的要道,三座橋的寬度均不超過8米,給通行帶來了困擾。

        看到了發展“瓶頸”,也了解到發展優勢。柏塘鎮位于博羅縣東北部,全域位于博羅縣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內,屬傳統農業大鎮。鎮域總面積264.24平方公里,全鎮下轄36個行政村、2個社區。它是“廣東十大茶鄉”,目前,全鎮種植柏塘山茶農戶達6000多戶,面積約2.5萬畝。此外,柏塘鎮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路網完善,轄區內有平安山生態旅游區、“三棵松”戰斗遺址、古欖園、元音古寺等人文景觀。

        “柏塘鎮有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優勢,有干部‘白加黑’‘5+2’的比學趕超工作熱情加持,有老百姓的信任與支持。”幫扶單位對柏塘鎮的未來充滿信心,一份工作匯報中這樣寫到。

        

      茶產業是柏塘鎮的優勢產業。這是茶農在采茶。

        定好計劃

        明確目標,實施“掛圖作戰”

        在“后方”與“前方”的密切配合下,8月28日,一份聚焦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主題,結合柏塘鎮地域特色,體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方向,內容涵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黨建示范引領、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標桿、建成現代鄉村旅游示范帶、打造茶產業專業鎮等7大類的《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出爐,定下了幫扶工作的行動指南。

        “幫扶團隊來了之后對鎮域、農村、產業等方面情況開展了深入調研和資源的整理,整理出來了之后,給了我們一個很明確的思路,哪些是有優勢的,怎么去把它做得更好,哪些是劣勢,怎么去把它補齊。”柏塘鎮黨委書記陳湘說,“以前我們的思路沒有那么立體,現在他們給我們遞了一個良方。”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工作方案》詳細描述了推進柏塘鎮鄉村振興的規劃目標,即充分發揮柏塘鎮地域、產業、環境、人文等特色優勢,整合駐鎮幫扶成員單位資源優勢,聚力“抓交通、帶產業、護生態、惠民生”,以產業興鎮、集群強鎮、文旅活鎮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目標有了,如何實現?《工作方案》明確了幫扶七大任務、三項重點工作。

        “我們又根據工作方案確定了13個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實施項目,這是經過詳細調研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來的,后續我們還將結合工作現狀進行一些調整。”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工作方案》可以看到柏塘鎮的鄉村振興藍圖,其中包括加快推進道路整修、橋梁擴寬、河道美化、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立足柏塘鎮特有生態、文化、產業等資源優勢,打造集自駕旅游、生態休閑、紅色教育、特色餐飲、自然觀光等于一體的現代鄉村旅游示范帶;還有發展種植生態化、加工規模化、包裝特色化、經營品牌化茶產業,形成茶+文化+休閑度假+研學等一體化的茶旅融合新模式等內容。

        規劃實現后,在柏塘鎮,未來橋窄車堵的窘境將有望得到緩解,而游客可沿著獨松河修建的10公里游步道直通古欖園,在小鎮觀賞近200年樹齡的古欖樹,在“三棵松”戰斗遺址緬懷先烈,住著村民閑置房屋改建的民宿,喝著本地采摘生產的柏塘山茶。

        美好藍圖正化為一個個實施項目,在柏塘鎮幫鎮扶村工作項目匯總表中,記者看到里面包含了詳細的類別、項目名稱、項目內容和現狀、發展目標及社會經濟效益、實施主體、需解決的問題及需協調的上級部門、項目實施計劃及時間節點安排以及責任人等內容,每一項都明確到具體的時間點和具體的責任人。

        有了這個詳細的計劃表,幫扶單位和當地黨委政府整個團隊駕著項目“馬車”全速前行,全員分組定責,針對定下來的13個重點實施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目前柏塘鎮政府和駐鎮幫扶工作隊共同組建了13個工作專班,對每個項目畫出“路線圖”、列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工作進程中,還將全程督查督辦,對工作不到位、進度不理想、責任不落實的專班進行通報,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專班及時總結經驗,召開會議分享交流。

        “一年的工作任務細化到每一個月,每個人知道每個月的工作后,再細化到實施的每個星期。”陳湘說。

        

      柏塘橋將按照修舊如舊的方式維修加固。

        展開行動

        整合資源,擼起袖子加油干

        如今走進柏塘鎮,到處能看到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三棵松”戰斗遺址正在修繕屋舍;獨松河河道兩旁的道路正在清表;在高橋村古欖園,工人們正在園內鋪設滲水性好的石板路……

        高橋村古欖園是占地約300畝、擁有211棵古欖樹的博羅縣“二級綠色生態園”,正在加緊完善基礎設施,“梳妝打扮”之后將迎來各路客商。

        “現在已經有多家企業過來洽談運營事項,我們有不少挑選的空間。”陳湘說。

        按照規劃,這里將由鎮政府完善古欖園基礎配套設施,引進第三方投資民宿、農家樂、欖文化觀光設施,擬建成集文創、生態園林、休閑旅游等于一體的欖園文化產業集群。

        當地村民李丁瓊在古欖園附近開了一家茶室,她說周六、周日常有游客過來拍照,但基礎設施還是有些不盡如人意,游客們有著更高的期待。“以前園區都是黃泥地,很多雜草,游客來了和我們說要搞好些,多一些項目就可以帶孩子過來玩了,還叮囑我有民宿、有農家樂的時候告訴他們一聲。”

        看到古欖園正在加快建設,李丁瓊語氣中掩飾不住欣喜:“希望這里快點搞好。”她盼望著柏塘鎮的發展帶動自家的茶香飄得更遠。“我們這里出產山茶,人氣旺了,可以賣得更好。”

        生態古欖園是13個幫扶項目之一,工作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這13個項目中,有不少是鎮黨委政府曾經的設想,但是考慮到資金、政策等問題,總是在行動前有所猶豫,幫扶單位的到來給了他們執行的信心。

        “幫扶團隊把人財物整合起來了,給柏塘鎮賦能,而且可以通過他們的資源,幫助我們借人、借力、借智、借勢,把外循環的資源疊加到我們的內循環上,變成鄉村振興的動力。”陳湘說,通過這些支援,澆灌柏塘鎮發展的水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來了。

        主動對接政策,多方爭取資金,鎮政府和幫扶團隊對未來設想達成共識,統一行動,柏塘鎮的項目很快有了進展。

        從工作完成對接至今不到兩個月,沿河的圩鎮道路建設,現在只剩下1.1公里的路面需要硬底化,9月底前可完成亮化美化工作;“三棵松”戰斗遺址及紀念園在修繕及建設中,預計10月完成;有50多年歷史,承載著柏塘人民美好回憶的柏塘橋,結合群眾“盡可能保留原樣”意見,目前已經第三方專業技術勘測,具備加固修繕的條件,將采取修舊如舊的方式維修加固,并加寬橋面人行道……

        如今,“想好就做、做到最好、必須做成”的工作方針,正落實為市紀委監委及駐柏塘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具體行動,而博羅縣柏塘鄉村振興新藍圖也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通訊員陳惜輝 黃依皓 周盼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