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警哥”“擺渡俠”……惠州:好人之城頻現善行義舉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好人之城頻現善行義舉
      惠州通過構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凝聚起向上向新向善的文明力量

        好人之城頻現善行義舉。9月11日,一名年約四五歲的小男孩,因發高燒出現抽搐、不省人事等癥狀,急需送醫救治。接到求助后,出租車司機、巡警隊員、醫護人員接力,一起為孩子保駕護航,由于送醫及時,孩子最終轉危為安。

        文明是惠州的底色,善行是惠州的基因。從“活雷鋒”趙喜昌到“托舉姐”陳小利,從“擋刀快遞小哥”黎志偉到百米沖刺救人的“輔警哥”曾勇軍,從“擺渡俠”張彪風馳電掣送人就醫到巡警交替開道為孩子“保駕護航”……在惠州,一個個普通人、平凡人用勇氣、正氣、骨氣、俠氣,譜寫出了一曲曲新時代文明實踐樂章。

        美好總有一股感染人的力量,正如東江入海般浩蕩。普通人的事跡不斷被點贊、被傳頌、被學習、被延續,使得這座具有深厚文明土壤的城市相繼盛開美麗的正能量之花。而惠州,也樂于、善于發現挖掘、灌溉培育這種正能量之花,通過構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精準幫扶,為樂于奉獻的群眾找到用武之地,不斷凝聚起向上向新向善的文明力量。

        讓善行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近年來,惠州大力弘揚好人精神,600萬惠州人崇德向善,共為善行、同為義舉,讓善行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9月11日下午5時45分許,惠州市金通出租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駕駛員張彪在市區隆生大橋下寮村路口接乘客時,發現一名中年女子懷抱著一名年約四五歲的小男孩,正在馬路邊招手攔車。

        “當時,我是接了一個網約車單,到達目的地后,發現有兩人站在一起,其中一位就是懷抱小孩的中年女子。”張彪介紹,該女子跟他說小孩因發高燒,身體出現抽搐、不省人事等癥狀,希望幫忙送到醫院救治。于是,他讓已經叫了車的乘客取消訂單,乘客也很理解配合。該女子上車后不停呼喚著小孩,張彪便加快車速向市第一人民醫院趕去。

        誰知在途經江北新瀝路與新湖一路交叉路口等紅綠燈時,前方車流量卻越來越大,看看后排的一對母子,張彪內心愈發著急起來,這時幸好遇到在路上巡邏的巡警!霸诼房冢幸晃坏氖克緳C向我招手,過去才發現車內坐著一對母子,孩子高燒急需送往醫院!被莩菂^公安分局特巡隊隊員甄明波介紹,接到求助后,他立即拉響了警報、亮起警燈,為出租車開路,同時啟動應急聯動機制,呼叫附近巡邏警力李偉、冼超明協助開辟應急通道。

        當時正值下班晚高峰期,只見兩組巡邏警力密切配合,交替為出租車開道,僅用3分鐘時間就將孩子安全護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出租車剛停下,甄明波迅速抱起小孩直奔醫院急診科,為小孩贏得救治時間。據了解,由于送醫及時,孩子目前已轉危為安。

        無獨有偶。9月5日中午12時許,惠城區公安分局民警羅海裕與輔警陳嘉發巡邏至新聯路附近時,突然有一輛小車靠近警車,車內傳來一位母親急促的求救聲:“警察同志,快幫幫我!我兒子昏迷了,要去醫院搶救……”話沒說完,這位母親又哭了起來。

        這時,羅海裕立即往對方車窗內看去,只見車后排坐著一位泣不成聲的母親,懷抱著一個滿頭是血、已經沒了知覺的男孩。事態緊急,他與陳嘉發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開啟警燈,拉響警笛,帶領求助車輛快速駛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當時也是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車流量大,前往市中心人民醫院需途經交通擁擠路段和多個紅綠燈路口,警車鳴笛開道護送求助車輛,僅用6分鐘就把傷者安全護送到醫院。到達醫院后,羅海裕甩下頭盔,一把抱起受傷男童直奔搶救室。經過4個多小時搶救,受傷男童脫離了生命危險。

        9月15日,受傷男孩的母親陳女士手持一面錦旗來到惠城區公安分局,當面向兩位提供無私幫助的民警、輔警表示感謝!爱斘铱吹骄嚂r,就知道遇到救星了,這次真的太感謝他們!”陳女士激動地說。


      出租車司機張彪將一名高燒不省人事的孩子送往醫院。

        最大限度提升路面見警率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孕育了豐富的歷史人文精神、嶺東雄郡的雄武氣魄、尚禮重義的傳統美德,為道德的深度教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惠州人,像張彪這樣的出租車司機,甄明波、李偉、冼超明這樣的巡警是多不勝舉。

        社會提倡什么,就會有與之相應的社會風尚;時代鼓勵什么,就會有與之相應的主流價值。近年來,惠州市持續鞏固擴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實施“好人之城”建設,厚植好人文化土壤,持續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評選活動,營造好人實踐養成、選樹評選、宣傳推廣、學習好人的濃厚氛圍,引領社會“崇德向善”。目前,我市共有“惠州好人”885人、“廣東好人”77人、“中國好人”40人。

        惠州好人何以形成“森林效應”?一個好人,就是一顆道德的種子。民間好人一“發芽”,黨委、政府便勤培土、常澆水,讓真善美的種子在東江兩岸生根發芽,也讓一個個好人成長為道德的“大樹”。設立好人工作室、好人志愿服務工作室等,讓好人發揮自身特長,為廣大市民提供專業、精準的志愿服務;舉辦各種交流宣講,讓廣大人民群眾面對面分享好人故事,感受好人精神、領悟好人力量;設立惠州好人館、好人文化長廊等線上立體展播好人形象,提升好人知曉度、認可度、社會地位;建立激勵回饋機制,出臺《惠州市志愿服務激勵回饋優待辦法(試行)》,讓好人、志愿者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讓好人有好報,讓當好人、做好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一種社會風尚,惠州“好人精神”得以生生不息,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善行義舉溫暖全城。

        在惠州,當你路上遇到困難時,警察總會及時出現,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惠州大力構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增強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惠城區公安分局科學構建分局、派出所、特巡隊層級巡防體系,實現巡防區域相互交織、立體重疊、一體聯動,打破派出所轄區界限實行按區域巡邏,局機關每天組織警力下沉,走在第一線、站在最前沿。

        按照“警力跟著警情走”,惠城區公安分局持續不斷地對全區所有重點場所、重點路段、重點時段開展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巡邏防控,每日投入警力1794人次、警用摩托車338輛、警用汽車171輛,最大限度提升路面見警率。據統計,95%以上群眾遇到困難都會第一時間向路面巡邏警力尋求幫助。

        在惠州中心城區建立巡特警快速反應機制,隨時增援巡防力量處置突發事件。特警、巡警突出抓好火車站、汽車站兩個重點部位的動中備勤工作,采取靜態值守和動態巡邏相結合方式開展巡邏盤查,并按照“1、3、5”分鐘快反機制要求,開展突發事件處置。

        “在惠州市區,多走幾步路,多等幾分鐘,就能遇到執勤巡邏的警察,這樣的生活環境讓人安心、更讓人舒心。”市民張先生說。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星星點點到群星燦爛,每個平凡人身上都折射著人性的光輝,引領著全社會的向善力量,匯聚成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強大精神動力。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楊燕玲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