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依托時空信息云平臺賦能“智慧惠州”建設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市自然資源局用好基礎測繪數據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時空信息云平臺賦能“智慧惠州”建設

        今年8月29日是第18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當前,惠州正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要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測繪地理信息資源的支撐和保障。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以現代化測繪地理信息建設工作為抓手,實施“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試點項目,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項目于2019年上線運行,今年3月通過國家自然資源部驗收,實現了自然資源、公安、環保、水務等32個部門數據匯聚。截至目前,平臺共有用戶登錄95萬余次,訪問頁面860萬余次,接口調用2500萬余次。平臺在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監管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政府科學決策、城市智能管理、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公眾的便捷生活提供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指引與服務。 

      依托云平臺我市建設了西枝江流域生態監管系統,實現了水質實時監測。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匯聚32個部門數據形成時空大數據體系

        西枝江是東江第二大支流,每天清晨,在市區西枝江畔,不少市民在江邊晨練。西枝江是惠州的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其水源水質關系到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

        去年以來,我市依托“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結合水質、污染源、視頻監控等數據資源,建設了惠州市西枝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和監督管理系統,對流域生態環境開展實時監測,為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規《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落地執行提供了技術支撐。

        基礎測繪是測繪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業,廣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西枝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和監督管理系統的建設就是“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應用的生動例子。

        近年來,我市通過不斷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完善地理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基礎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逐步搭建起一個現代化的測繪基準體系,平面、高程控制網覆蓋面不斷加大,“智慧惠州”建設進程進一步提速。

        2015年,我市申報“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獲得批準,列入全國試點城市。2018年底,完成合同和項目預驗收工作。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云平臺以服務智慧型政府、普惠民生為基本準則,基于統一的時空基準和支撐環境,構建了一庫、一平臺、六大分中心和N項示范應用的體系,順利完成建設任務。云平臺2019年上線開始運行,今年3月12日獲國家自然資源部驗收通過。

        “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有什么用處?“它作為‘智慧惠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惠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權威、可靠的時空基礎設施和支撐。”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云平臺聚焦時空大數據,匯聚、融合、管理、挖掘城市各類信息資源,為智慧城市各領域應用提供時空信息、空間大數據挖掘分析以及可視化等共享服務。

        據介紹,“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在已建成的惠州市及各縣(區)地理空間框架等前期成果基礎上,實現了自然資源、公安、環保、水務等32個部門61類多比例尺、多類型、多時相基礎空間數據,276類反映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公共專題數據,136類業務運行數據,79類空間規劃數據,16類物聯網感知數據以及13類互聯網在線抓取數據的匯聚,構建了數據來源權威、類型豐富、二三維一體、地上地表地下一體、海陸空一體、動靜結合、涵蓋市和縣(區)、微觀要素到宏觀狀況的時空大數據體系。

        為智慧城市各領域應用提供大數據分析

        “智慧惠州”時空信息云平臺的前身是數字惠州地理空間框架,其主要是對全市的地理空間信息進行采集錄入,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數字數據服務。

        近年來,隨著應用的不斷拓展和“智慧惠州”建設的深入推進,其在硬件設施、功能服務、數據種類及更新頻率等方面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難以滿足多部門數據實時共享交換以及按需訂閱服務的需求。于是,新一代云平臺應運而生。

        “現已在生態環境、交通、水利、旅游、規劃、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得到應用,推動了‘智慧惠州’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云平臺以基礎時空數據為基礎,開發集成歷史推理方法、聚類分析、人工智能等通用性的挖掘方法,形成基礎分析工具包。再面向某一主題提煉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模型和業務流程,實現數據統計、監測預警、形勢分析、趨勢研判等服務。

        在此前惠城區啟動“三舊”改造中,江北街道就通過云平臺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改造規劃工作效率。工作人員擬定一個成片連片改造區域,系統依據標圖建庫范圍、城市規劃、“三舊”改造專項規劃,結合片區地塊權屬、規劃道路紅線、現狀道路、現狀建筑分布及開發強度等情況,綜合考慮用地范圍、規劃功能單元、道路、河流及產權邊界等劃定改造單元。

        在教育專項規劃工作中,云平臺為城市規劃編制部門提供學校承載壓力分析。通過此項功能,可直觀判斷學校是否為超負荷運作狀態,從而推動相關部門及時調控學生數量,提高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在社會公眾服務方面,云平臺構建了惠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并根據國家天地圖的要求進行了升級改造,系統挖掘政府部門的政務資源,以“政務+服務”為導向,形成辦事地圖。

        據統計,2019年上線到現在,云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目前,用戶登錄95萬余次,訪問頁面860萬余次,接口調用2500萬余次,地名地址匹配1260次。其中,調用數據最多的是交通運輸部門,使用最多的數據除基礎底圖以外,依次是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名地址等。

        此外,云平臺還推出了移動平臺APP,可實現在線數據直觀展示、查詢瀏覽,使智慧城市服務從辦公室模式向移動互聯模式轉變,進一步提高信息訪問和使用效率,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87萬條標準地址數據覆蓋全市

        可以看到,無論是城市的宏觀規劃建設,還是延伸到微觀的城市生活,測繪地理信息都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數據的統一、精準、豐富是關鍵因素。在云平臺上,時空大數據是它的基礎,基礎時空數據則是時空大數據的核心,它以原有的基礎測繪成果為基礎,以新型測繪產品為抓手,以空、天、地一體化對地觀測傳感網為手段。

        “我市目前建有13個連續運行的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基準站,形成了覆蓋全市范圍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得益于此,云平臺接入了超過10個年份的高清影像和連續17年的衛片執法影像,把時空大數據的應用落到了實處。”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廣東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基準站,是基于現代GNSS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化實時定位服務技術、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等之上的大型定位與導航綜合服務網絡。

        在詳細的基礎數據上,云平臺進一步以地形圖為基礎,對境界、政區、道路、水系、院落、建筑物、植被等內容進行實體化,建立地理實體數據庫,并賦予唯一編碼,作為與其他行業和專題數據進行關聯的基礎,進行數據融合,形成“地理畫像”。

        同時,云平臺匯聚現有的各類地名地址數據,通過統一時空基準、完善屬性信息,最終形成覆蓋惠州全市、多源數據融合、具有統一分類和屬性結構的地名地址數據庫。目前,云平臺擁有涵蓋全市約87萬條標準地址數據。

        在數據基礎上,云平臺采用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形成覆蓋惠城主城區124平方公里、分辨率優于10厘米的三維實景圖,實現了對主城區的精細刻畫,填補了惠州市三維模型數據的空白。

        如果把地理信息數據比成是城市建設的血液,那么云平臺就是通過構建惠州時空數據一張圖,建立了時空信息服務引擎,將各類型產品數據進行實體化、配圖,并以國際通用標準服務的形式發布,方便用戶在泛網絡環境下對數據的快速獲取和使用,向“智慧惠州”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黃凱雯 胡勝文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