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稱為生命的“禁區”。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里,李雪松博士帶領團隊在手術顯微鏡下,為一名腦血管畸形且腦出血患者行顱內動靜脈畸形顯微切除并清除顱內血腫。這是一臺難度較大的“禁區”手術,雖然團隊成員已身經百戰,但同樣慎之又慎,手術室里冷靜得連呼吸聲都顯得特別沉重……
這不是團隊第一次闖禁區。在李雪松的帶領下,短短5年時間,神經醫學中心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并脫穎而出的突破,并創下一個月內完成15例腦動脈瘤“拆彈”手術的記錄。
李雪松博士團隊為患者開展腦科手術。 本版圖片由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提供
多學科協作,一站式服務患者
“今時今日是一個整合醫學的時代。”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負責人、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李雪松表示,學科劃分得太細,會成為患者就診的障礙。他前瞻性地將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整合成醫學中心,設立七個神經醫學病區,同時開設了康復島、神經電生理檢查區、門診診療區、神經醫學培訓基地、物理治療室等,為患者提供神經系統相關疾病一站式診療服務。
神經醫學中心的組建,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一站式解決患者就醫困難,同時也轉變了臨床診療思路?梢哉f,這是惠州首個真正“深度融合”的神經醫學中心。這種“深度融合”體現在神經內、外科一起每月一次雷打不動的“部門例會”,體現在日常的聯合查房,體現在共同的病例討論,體現在神經介入小組的成立打通了內外科溝通的“最后一公里”,更體現在患者只要進入到“接診”環節,便能通過神經系統的主軸線一站式做好一系列檢查、評估及隨訪等,不需要內、外科分別跑。對于有需要的病人,內外科會一起會診,從患者需求出發擬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這使得疾病診斷誤差率大大降低。內外科之間溝通順暢,協作默契,優勢互補,合力從一個整體為病人考慮問題,讓病人真正受益。這種模式的成功,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引來廣州、四川等多家醫院參觀學習。
全球最先進智能手術顯微鏡落戶該中心
眾所周知,神經外科一直是外科界最具挑戰和風險的前沿領域。神經外科手術是在“人體司令部”大腦上動刀,猶如豆腐雕花,是外科手術里最精細最復雜的手術,稍有不慎就會給患者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為給患者提供更精準、安全的手術治療,李雪松非常重視引進先進設備。2020年,神經醫學中心引進的ZEISS KINEVO 900機器人手術顯微鏡,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智能手術顯微系統,為惠州首臺、華南地區第五臺。該智能機器人手術顯微鏡的應用,使得惠州三院神經外科手術更清晰、精準、安全、快捷,3維4K模式下醫生在精細操作時不再那么辛苦,成為神經外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幫助醫生成為刀尖上從容起舞的“超級醫生”。新“利器”的加入,標志著惠州三院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邁向更高水平,醫學與人工智能的完美結合,為患者提供了更堅實的安全保障。
學科高質量發展吸引高水平人才加盟
神經醫學中心成立后,李雪松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僅用一年時間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7+2”布局,即7個神經醫學病區、1個檢查區、1個門診診療區,使得中心配置全面、內外科協同、治療康復協同,各亞專業發展迅速,已成為醫院重點發展的優勢學科群之一。
經過5年來的發展,中心床位已擴展到了如今的300張,幾乎翻了一番,疑難危重復雜病例數更是不斷攀升。據悉,李雪松是國內為數不多既可以獨立完成復雜腦血管疾病開顱、介入、CEA和by-pass手術治療,又可以獨立完成復雜顱底腫瘤雙鏡聯合(顯微鏡和內鏡)治療的專家。在人才和高端設備利器的加持下,神經醫學中心團隊在粵東地區開展了多項腦血管病、顱底腫瘤、功能性疾病的首例手術治療病例,填補地區空白。
中心飛速發展,是學科綜合實力的體現。為了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李雪松非常重視科室人才隊伍建設和亞?平ㄔO。為此,中心按照“請進來、送出去”的培養模式,不斷引進前沿的醫療技術及規范化診療,攻克學科疑難雜癥。在堅持邀請各學科專家來院講課、帶教查房、開展“一對一傳幫帶”的同時,從財力、物力等多方面對進修人員給予支持,每年常態化選送青年骨干醫師到國內外及上級單位進修學習,將學科建設成果與同行進行交流,不斷壯大團隊,加速專業人才培養?剖腋O置有自己的閱覽室。李雪松認為,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醫護人員更應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
中心的發展也吸引了多名博士等高水平人才加盟,如今中心人才隊伍一共由145名醫護人員組成,其中70%以上醫師為碩士,有博士學位5人,博士生導師1名,3人有出國留學經歷,學科發展人才儲備充分,這在區縣級醫院是少有的。2020年,李雪松被聘任為廣州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并榮獲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最高榮譽獎“2020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青年醫師獎”。神經醫學中心團隊還成功助力醫院獲評“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單位”。目前神經醫學中心已經得到省內、國內同行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成為基層醫院學科建設的新標桿!
醫學人文理念融入所有醫療服務
中心從成立開始,李雪松就非常重視科室文化建設,將醫學人文與學科發展有機融合,積極培養人文醫生和人文護士,建設人文科室,將“以人為本”理念灌輸到每位醫護人員心中,讓醫學人文理念融入科室所有工作當中。
神經外科的患者一般病情重,意識障礙多,生活自理能力差,康復周期長,有些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需要給予更多關懷。為了慰藉病友們的心靈,科室人員在做好醫護服務外,更是巧思妙想,探索人文關懷“小良方”。在神經醫學中心病房,專門設立了配有影像功能的醫患溝通室,便于與患者家屬進行術前溝通,有效增進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墻面還設計了醫患溝通墻、健康小貼士、心愿墻、心靈氧氣站等,積極為患者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并在病房單獨設立了語言治療室、心理治療室,為患者購置助行器、發放問候卡、舉行“溫馨小家”座談會。節日來臨之際,醫護人員還會為患者寫祝福、送福袋,點滴之間盡顯溫馨。
2016年,李雪松被授予“全國人文醫生”榮譽稱號。2017年,神經外科被評為“全國人文愛心科室”,成為惠州首個人文科室。神經醫學中心的醫學人文實踐,已經成為惠州三院(全國“人文愛心醫院”)人文科室建設的模板。2019年,惠州三院還與惠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聯合開展了“笑臉重現”公益項目,幫助患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疾病的經濟困難患者,每例患者可得到3000-5000元的醫療救助。
打造有社會責任感的一流神經醫學中心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該中心始終貫徹落實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李雪松積極建言獻策,帶頭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先后提交了相關建議,其中《關于盡快化解疑似病例救治難題的建議》被農工黨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采用,并通過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和執行,起到一定推動作用。此外,他還積極帶領團隊開展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科研工作,獲得市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急防治科技專項立項1項。他還多次帶領中心醫護人員為醫院隔離病區患者、相關隔離點群眾捐贈物資和慰問金。
該中心還積極對口幫扶基層醫院,幫助基層醫生解決學科常見病的診療問題,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自2016年以來,中心先后在惠城、仲愷、惠東、龍門等地堅持開展主題義診和健康講座活動,提升了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20年5月,該中心與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學科共建合作協議正式簽署。在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按照惠州三院的模式,打造又一個神經醫學中心;葜萑汉翢o保留地為六院神經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助力,共同為惠州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歐永杰 鄭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