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青春”三下鄉 學黨史守初心
523支隊伍3535名大中專學生志愿者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
調研惠州紅色革命基地,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設計并拍攝“有靈魂、有色彩、有溫度”的黨史思政大課,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研學路線之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提高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從而提高銷量;大學生化身“孩子王”和孩子們度過“七彩假期”夏令營……
暑假期間,由團市委、市學聯聯合開展的惠州市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深入我市各鄉鎮,不懼烈日,砥礪前行在村落里、鄉野間、紅色革命基地中學黨史守初心,讓青春在鄉村沃野綻放光彩。
惠州學院實踐隊挖掘惠州紅色故事。 圖片由團市委提供
鏡頭1
宣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夏日炎炎,蟬聲陣陣。7月24日,惠州工程職業學院生態工程系青年紅色筑夢實踐團來到惠城區橫瀝鎮增湖村,開展“以黨史為帆,照亮中國未來”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第一站來到了增湖小學,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了“別樣課堂”:唱經典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講述革命烈士譚家駒的英雄事跡,讓孩子們感受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孩子們親手制作小花,獻給5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接著,實踐團在村委會,一同聽老黨員講述自己的入黨初心和紅色經歷,在老黨員的帶領下學黨史、憶初心、感黨恩。
譚松喜爺爺和張淑珍奶奶是村里有著近6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們十分激動地說:“中國共產黨是最好的黨,關心農民,關心貧困人口,黨員要做的就是永遠跟黨走,對得起黨和人民!”爺爺奶奶樸實動情的話語如一陣溫暖的春風吹進志愿者們的心中,進一步堅定了學子們永葆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的信心與決心。志愿者還來到橫瀝鎮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瞻仰緬懷革命先烈,并重溫了入黨誓詞,再一次得到了心靈的洗禮,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
此外,志愿者們還走進農田,走訪農戶,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當地農業的發展情況,并進行實地勘查、記錄,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知識為村民出謀劃策。隊長吳睿怡同學感慨道:“很慶幸自己能參加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老黨員們的入黨初心,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都讓我為之感動。此次活動,讓我更加堅定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作貢獻。”
鏡頭2
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深入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7月14日至7月24日,惠州學院“邑創惠農——農產品文創設計及推廣”三下鄉團隊,活躍在多祝鎮永和村。一到村里,大學生志愿者就和村干部前往當地的游步棧道施工現場實地考察,接著馬不停蹄地了解當地的農產品情況,對當地的農產品有了更直觀的了解。有了第一手詳實材料后,志愿者們又與村干部探討農產品的包裝改進方案,以及永和時光稻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改進方案。
在為期10天的活動中,團隊成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多祝鎮永和村的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以提高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從而提高當地農產品的銷量;用滿腔熱情打造屬于永和村特有的品牌,并結合時代特色運用自媒體運營的方式進行推廣和銷售。
10天的活動,讓鄧俊豪受益匪淺:“能夠參加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本身來自農村,所以想回歸和回報農村,為鄉村振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次三下鄉活動,讓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之中,為鄉村振興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舉措
組建523支實踐隊伍開展“三下鄉”
暑假期間,我市廣大大中專學生志愿者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向基層,用火紅青春書寫青年擔當,形式多樣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把黨的精神落到實處,學生志愿者們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團市委書記涂斯婷介紹,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今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圍繞黨史學習、理論宣講、國情觀察、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民族團結等6個方面開展。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專學校組建“三下鄉”實踐隊伍523支,參與人數3535人。豐富多彩接地氣的“三下鄉”活動,正引導和幫助我市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本欄目由共青團惠州市委員會、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吳巧宇 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