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創新聚才機制顯效 已引進培養國內外院士11名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我市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全力推進人才工作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凸顯引才聚才效應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年來,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以及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人才工作“兩個規律”,聚焦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建機制、破難題、優環境、聚人才,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搭臺筑巢“惠”聚英才

        去年9月,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師熊前程以“廣東省科技特派員”的身份,與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同心協力開展技術攻關。現已研發出耐高溫單組分聚氨酯USB Type-C密封膠和氫能源燃料電池電極板高彈性密封膠等系列紫外光固化產品,解決了企業技術難題,并在推動校企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努力探索。

        熊前程是我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2018年博士畢業,兩年前來到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是惠州的優勢產業,我的研究方向恰好是化工新材料,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來惠州發展。”他說。

        “人才工作始終都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來開展的。”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雙區”建設重大機遇和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惠州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特別是要堅持把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最大限度吸引各方人才力量。

        在聚才引鳳工作中,我市堅持剛柔并舉。一方面聚焦“2+1”產業發展,圍繞大項目、大平臺建設,剛性引進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醫療衛生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統籌使用編制資源,建立起“人才專項事業編制周轉池”機制,系統化引進事業發展所需各類人才。

        開展“百名高層次專業人才引育工程”,推進“天鵝惠聚工程”,實施“‘惠’聚優才行動計劃”……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我市不斷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創新方式引進人才。據了解,目前全市共引進培養國內外院士11名、省“珠江人才計劃”團隊6個、廣東“特支計劃”專家15人;吸引海內外高水平領軍人才近150人、科技創新團隊71個來惠創新創業。同時,結合全市未來五年干部隊伍自然減員較多、優秀年輕干部儲備偏少、專業干部配備不足等實際情況,計劃5年內引進2500名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為事業發展夯實人才之基。


      仲愷高新區經常開展人才交流活動。惠州報業資料圖片

        優化環境拴心留人

        良禽擇秀木而棲,要想“栽下梧桐引來鳳凰”,必須持續優化敬才重才的社會環境、識才用才的工作環境、優才留才的生活環境。

        “人才引進后,留不留得住,關鍵看服務。”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只有堅持用心用情為人才服務,努力創造拴心留人條件,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才能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從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是全市推進人才服務專業化、市場化,不斷延伸人才服務觸角的關鍵一招。為更好提升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水平,我市出臺了《惠州市領導干部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等,并構建人才“一站式”服務機制,落實《惠州市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實施方案》,15家單位共同為人才提供子女入學、安居、出入境辦理等一站式優質服務。

        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注重做好重大項目人才服務,切實加大人才投入,為兩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核定100名事業單位員額,為TCL大項目200名核心人才提供全額個稅補貼3243.83萬元,為268名境外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申報退稅4349.5萬元。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市財政設立創業引導基金規模達2.22億元,落實省“戰疫人才貸”政策,為30家重點抗疫人才企業申請授信15億元;切實加大財政投入,推進人才服務大樓裝修改造,積極探索“人才安居”模式。

        此外,還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聯合市委宣傳部,在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大力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對愛國報國、貢獻突出的優秀知識分子進行廣泛宣傳,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創新舉辦高層次人才研修班,去年圍繞“紅色教育”和“改革開放再出發”兩個主題,采取東江干部學院+深圳大學的“2+3辦班模式”,組織全市各類人才代表44人開展了研修培訓,今年又組織到紅旗渠干部學院開展研修,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們的家國情懷。

        一系列人才服務“組合拳”,營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更激發了人才干事創業熱情。“惠州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采取得力舉措,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臺,讓人才沒有后顧之憂。”我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助理湛明說,人才聚,事業才能興,惠州不斷優化的人才發展環境,必將為高質量發展匯聚起更多優秀人才。

        育好用活人才資源

        “人才隊伍的建設既要重引進,更要重培育和使用。”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強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引才育才機制,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把人才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構建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深入實施“拔尖人才”“東江學者”“名醫名中醫”“首席技師”“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鄉村工匠”等人才培養工程,全面推進各類人才素質能力提升。同時,我市積極推進本地人才培養項目。據介紹,近年來,我市通過“首席技師”培養工程實施辦法,實施了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打造了1家國家級、1家省級、8家市級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1家國家級、5家省級、12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共評選出54名“首席技師”,培育壯大61.6萬名技能人才隊伍。

        同時,針對基層人才引育難題,出臺了《惠州市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十條措施》,并圍繞“鼓勵引導人往基層走”這一核心目標,通過“人才服務團”、科技特派員、醫院“組團式”幫扶、長者支醫支教、訂單式培養醫學人才等措施,讓人才、編制、待遇等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2018年以來,分兩批共選派36名博士學歷和副高以上職稱人才組成人才服務團,到基層開展為期一年的智力幫扶和科技服務,為我市鄉村振興和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在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惠州正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營造出更加優越的人才環境,努力成為人才集聚度高、人才素質優和人才效益好的人才高地,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注入更強動力、集聚更多資源。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 通訊員惠市組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