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馮清川:26年堅守鋼結構智造第一線

      [報料熱線] 2831000

        從場館空間到城市天際,從傳統車間的人工生產線到智能制造的自動化科技前沿,26年來,中建鋼構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清川不懈奮斗,堅守鋼結構“智造”第一線,詮釋了鋼結構從業者的工匠精神。今年“七一”前夕,馮清川獲評“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馮清川

        建成國內首個建筑鋼結構智能制造工廠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中建科工集團意識到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將使傳統制造業面臨巨大的挑戰,產業創新刻不容緩。

        可是鋼結構制造產業升級具體要做什么?如何做?大家心里并沒有底。馮清川帶領智能制造團隊苦心鉆研。為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他帶隊赴國內外開展專項考察。隨后,整個團隊開啟7個月的閉關研發期,1000多天,歷經6次大的設計修改、上百次局部變更,他帶領的中建鋼構智能制造團隊從最開始的只有一個模糊概念,到建立起一整套通過評審的鋼結構智能制造技術體系,最終建成了國內首個建筑鋼結構智能制造工廠。該項目成為行業首個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

        馮清川及其團隊用創新和勇氣譜寫了中國鋼結構制造技術發展的新篇章。“目前,二期智能制造生產線已正式運營。”他說,該智能工廠入選了中國首部CPS應用案例集,其寶貴的運營經驗為國內鋼結構行業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助推深圳“小湯山”醫院20天完成建設

        從業26年,馮清川累計參與過400多個項目的鋼構件制造任務,為這些項目優質高效完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馮清川及其團隊主持研發的多項智能制造技術相關專利,為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積累了重要經驗,他先后獲得中建科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建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先后獲得“中國好人”“廣東省勞動模范”“惠州道德模范”等稱號。

        除了業務能力過硬之外,馮清川還有著沖鋒在前、甘于奉獻的擔當精神。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臨危受命,擔任深圳應急醫院裝配式生產總指揮。

        該項目可提供床位1000張,其中負壓床位984張、ICU床位16張。如果按照以往的生產工期,完成裝配式生產任務至少需要3至5個月,在疫情最緊急的時刻,馮清川帶領200名工人連續奮戰5天,出色地完成了制造任務,隨即轉戰工地現場,助推深圳“小湯山”醫院20天完成建設任務,以智能制造的匠人之心為抗疫作出了應有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分享到:
      上一篇:

      相關新聞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