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9年,作為“一戰”勝利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五四運動爆發,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東江地區青年紛紛響應北京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把東江地區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向了新的階段。從此,馬克思主義在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地區逐步傳播。1920年春,當時在廣州讀書的惠陽籍青年黃卓如(惠陽鎮隆人)在惠陽潼湖四大半圍(由同和鄉的高田、新村、崗頭、陂塘角四條圍村和朱屋瑛村幾戶農家所組成)開辦農民夜校,積極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在惠州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
黃卓如。
1921年7月,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同年8月,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成立(1922年改為中共廣東區委),一批東江青年知識分子成為廣東支部的成員。他們在東江地區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紅色火種在嶺南大地熊熊燃燒。1922年,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指示,從廣東甲種工業學校畢業的劉爾崧回到東江,組織進步青年成立青年學生聯合會,傳播馬克思主義。此外,彭湃、阮嘯仙、張善銘等東江地區先進青年也通過各種方式在東江各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引導下,惠州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先后走上革命道路,為當地工農群眾運動和黨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通訊員鐘遠明
四大半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