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媒體報道惠州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中央、省、市媒體報道我市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
      惠州充滿活力與創新能力 宜居宜業宜游優勢盡顯

        日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省、市20多家媒體近百名記者到惠州開展“大灣區、大未來”集中采訪活動,重點對我市粵港、粵澳合作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民生合作以及港澳青創項目等進行參觀采訪。

        越來越多港資企業搶灘惠州機遇,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到惠州走上創新創業的大舞臺,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惠州旅居……近日,各媒體陸續推出重磅報道,對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惠州進行報道,充分展示一座充滿活力與創新能力、生態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惠州。

        不斷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助港澳青年圓夢

        “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對港澳青年的未來發展牽掛在心。

        隨著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各城市為港澳同胞尤其是青年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就有這么一批來自港澳的青年來此創業茁壯發展,引得眾媒體報道。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樓家強:大灣區處處是機遇》,受訪的主人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樓家強20多年前從香港來到惠州創業。如今,惠州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高效的政務服務,讓他的事業一步步擴大,他不禁感嘆來惠州發展是“好好彩(很幸運)”。

        “從最初往返惠港要3個多小時,到現在搭乘高鐵只要1小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從最初看好惠州靠近廣州、香港等地的優越地理位置,到感受到當地高效良好的營商環境。”在接受采訪中,樓家強如此評價惠州的發展潛力。

        這里將成為“創意創新與創造的能量艙、港澳青年創業的筑夢工廠、國際風尚潮流的共享空間、區塊鏈與產業融合反應器、‘芯’創時代的轉化平臺”。光明日報報道《律動之美 盡在灣區》以一位香港青年阿祥的視角,講述了他來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創業的情況,大篇幅介紹了基地的目標定位和建設情況。

        除了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為了給港澳青年成就夢想提供更好條件,我市不斷優化港澳青年在惠州創業創新環境,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求是網《創業基地,為港澳青年夢想而定制》對此進行了報道。

        惠州的發展潛力,讓港澳青年對于未來在惠州的發展滿懷信心與期待。

        樓家強通過媒體表達了希望有更多香港人來惠州創業。“我在惠州一樣說粵語,飲食習慣和香港也沒有什么區別,香港青年完全不用擔心融入的問題。”

        惠港“同頻共振”,優質生活圈逐步形成

        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的創業就業政策,為惠州打造大灣區宜業城市打下基礎。

        “在惠州,企業在加速擴產,新的項目也在不斷落地。”中國青年報《八面來風 春潮奔涌大灣區》對惠州創業環境進行了報道。從內地前往香港發展5年后,做貿易生意的張軍輝選擇“回流”惠州創業發展。這些年,張軍輝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看到惠州的飛速發展。

        惠州和香港地緣接近、人文相親、交通便利,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每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因此,改革開放以來,惠州一直是港資企業投資青睞地之一。港澳資企業成為推動惠州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伯恩光學就是其中之一。

        據羊城晚報《港人扎根奮斗在惠州,惠港“同頻共振”贏未來》報道,當問起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當初為何相中惠州,他說:這里讓我感覺很舒服。我去過全世界很多地方,還是覺得在惠州最親切,這里環境好、人才多,當地政府對企業扶持力度很大,我們能發展這么大有賴于當地政府的支持。

        南方日報《香港父子兵 為大灣區打call》寫到,從惠州只需2小時即可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經商更便利了;人才優勢明顯,尤其是技術人才能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創業所需的一切因素都能在這里找到。

        隨著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逐步形成。

        人民日報《三地同心 乘風破浪——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報道》對此進行了報道。文中寫道:距深圳僅半小時車程的惠州是濱海森林溫泉度假勝地和大灣區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每到周末,成群結隊的深圳市民便前來尋覓“百里濱海景觀道,千年風情徐徐來”的愜意。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從穗深莞到惠州的游客平均每天超過72萬人次。

        澎湃新聞也對惠州的自然環境進行了報道,《走進粵港澳大灣區,賞11城“灣有引力”》用了11張城市海報展示大灣區“9+2”城市的獨特魅力,其中惠州為人文之灣、湖光之城。

        助力大灣區發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之一。以大科學裝置建平臺,以平臺聚人才,以人才凝實力,這是大灣區加快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如今,越來越多的大科學裝置在大灣區布局,持續為港澳創新發展注入高新動能。惠州建設的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便是其中之一。

        在惠州采訪期間,惠東稔平半島兩大科學裝置建設現場龐大的超級工程給各媒體記者們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人民日報報道《三地同心 乘風破浪——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報道》提及,當前,大灣區各方正在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共同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并“串珠成鏈”打造大灣區創新帶和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新華社《科學重器聯手打造灣區“引力”》、光明日報《在科創融合中續寫春天的故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報道《粵港澳大灣區: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灣區”》都提及惠州的兩大科學裝置。正是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協同創新平臺等關鍵要素的自由流轉如催化劑般加速了大灣區科技發展的進程。

        科技創新不只在重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以及基礎科學研究,在惠州還體現在產業的發展上。近年來,惠州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上亮點頻出,現已集聚一大批重量級的企業和項目。本土企業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靠著不斷技術創新高速成長起來的企業。

        羊城晚報《創新要素加速聚集 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等對包括惠州在內等市的科技創新、人才交流情況進行了報道。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分享到: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