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帶街珍藏抗戰救亡傳奇,水東街見證惠州解放喜悅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青山不語,革命先烈浩氣存 東江奔流,英雄故里氣象新

        崇山峻嶺,游擊健兒逞英豪;育英樓里,抗日英雄挺身出。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惠州大亞灣登陸。在惠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等抗日武裝隊伍迅速壯大,眾多愛國人士與廣大僑胞紛紛返回故鄉,凝聚強大抗戰合力,與侵華日軍戰斗到底。以山為屏,以水為魂,惠州兒女在東江大地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戰壯歌。

        登羅浮尋訪東縱遺跡,上安墩瞻仰邊縱先烈,下周田傾聽葉挺故事,穿老街重走惠州解放路,民記走讀團重溫惠州紅色歷史,感悟紅色精神。令人欣喜的是,昔日先烈戰斗地,如今舊貌換新天,在挖掘保護革命文物的同時,各縣(區)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產業,惠東安墩和龍門麻榨“紅色+綠色”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博羅長寧、惠陽秋長“紅色+特色”將古村新村打造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惠城橋東橋西“紅色+古色”活化老街舊館激發經濟新業態……

        青山不語,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東江奔流,英雄故里氣象日新。在百年歷史交匯點,紅色基因在惠州薪火相傳,嶺東雄郡煥發新氣象。

        

      千名學生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老街故事

        金帶街珍藏抗戰救亡傳奇,水東街見證惠州解放喜悅

        走在惠城老街里,民記走讀團如同在時空隧道中穿梭,這些老街承載著惠州千年歷史,更見證了東江風云歲月。

        梅花館靜靜坐落于金帶街一隅,這座有著89年歷史的典型嶺南建筑,是惠州愛國民主人士張友仁的故居,更是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總團部舊址,記載了惠籍愛國華僑抗日救國的感人故事。

        日軍登陸大亞灣后,次日攻陷惠州城,東江大部分地區相繼淪陷。南洋惠屬僑胞得知后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救國救鄉活動。1938年10月底,南洋各地的惠屬僑胞在馬來西亞宣布成立“南洋英荷兩屬惠州同僑救鄉委員會”,動員和組織愛國青年回鄉參加抗戰。1939年1月,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在惠陽淡水正式成立,成員迅速發展到500多人,活動范圍遍及惠陽、博羅等13個縣。后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總團部遷至惠城,在張友仁的大力支持下被安排在梅花館。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張友仁還有鮮為人知的愛國故事。日軍進攻惠州城時,100多位愛國學生軍在飛鵝嶺頑強抵抗,他們在堅固的軍事掩體里打完最后一顆子彈。最后,日軍將成捆的手榴彈扔進掩體,愛國學生軍全部壯烈犧牲。夜里,張友仁躲過日軍盯梢,雇人將學生軍的尸首一一抬出安葬。

        走出金帶街,沿著東新橋,合江樓下便是“一街挑兩城”的水東街。這條930多米的騎樓街,記載著惠州城明清商貿的繁榮,見證了侵華日軍的殘暴,更滿載了1949年惠州解放時的喜悅。

        領著民記走讀團走在修繕中的水東街,惠城區橋東街道文化站副站長程現講述這條商業街昔日的悲與喜。日軍入侵惠州后,多次轟炸惠州府城,水東街至少遭遇三次大轟炸,被炸毀和焚燒的店鋪達200多間,但商民很快將其修復營業。1949年10月15日,粵贛湘邊縱隊從惠陽淡水進入惠州城,歷經戰亂的惠州城宣告解放。第二天,從平湖門、中山西到水東街,市民自發上街歡迎解放軍。

        “目前,我們正對惠州西湖及周邊古街巷、革命遺址遺跡進行全面保護和活化。”惠城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修舊如舊原則上修繕中山公園、梅花館、水東街等,并對惠州宋代古城墻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葉挺將軍紀念園葉挺雕像。

        葉挺傳奇

        一首《囚歌》唱出“鐵軍”將領壯志豪情

        草木翠茂,清泉涓涓,在惠陽秋長葉挺紀念館,和上千位當地中小學生一起,民記走讀團與“鐵軍”傳奇葉挺將軍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紀念館展廳內,印有“鐵軍”字樣的盾牌格外醒目。1924年,28歲的葉挺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時,任獨立團團長的他,鍛造出一支鐵骨錚錚的“鐵軍”,以敢打硬仗聞名。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中,獨立團創下輝煌戰績,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軍。抗戰時期,有著“鐵軍”光榮傳統的新四軍健兒在葉挺率領下轉戰大江南北,立下赫赫戰功,從建軍初期的1萬多人發展到10萬多人,壯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

        秋長周田村是葉挺將軍出生成長地。“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這個典型的客家村落,孕育了這位軍事奇才堅韌的毅力與無畏的勇氣。

        “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烈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一首《囚歌》在大廳回響,道出這位將軍的偉大氣節與壯志豪情。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遭扣押,他嚴詞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于獄中作《囚歌》明志,誓與反動勢力抗爭到底。

        2007年5月,位于惠陽淡水街道的葉挺紀念館遷至周田村,與葉挺故居、育英樓、讀書亭、騰云學堂、會水樓等一起組成葉挺將軍紀念園,并于2011年9月10日對外開放。葉挺紀念館館長秦藍介紹,葉挺將軍紀念園將紅色文化與當地的客家文化、僑鄉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融合在一起,集弘揚葉挺精神、展示客家傳統文化和發展生態旅游于一體,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開園以來年均接待游客80萬人次。

        “今年,我們開設了《葉挺家書里的家國情懷》主題展,共展出12封葉挺家書信件手札。”秦藍表示,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紀念館發揮紅色基因庫的重要作用,通過不同主題展,讓人們更加深切感受革命先輩的崇高氣節和奉獻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學生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

        紅色羅浮

        華南敵后抗日武裝斗爭指揮中心

        民記走讀團來到坐落于羅浮山腳下的東江縱隊紀念館,立刻感受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紀念館廣場上一撥又一撥小學生列隊依次入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我們是廣東人民的游擊隊,我們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兄弟……”紀念館內,《東江縱隊之歌》慷慨激昂,仿佛把大家帶回到那段崢嶸歲月。

        博羅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劍烽介紹,1943年12月,東江地區的惠陽、東莞、增城、寶安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裝改番號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5年春,中共廣東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將東江縱隊司令部遷往羅浮山。

        “當年5月底,東江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及軍政干校全部遷到羅浮山,司令部就設在沖虛古觀。”劉劍烽說,東江縱隊領導機關抵達羅浮山后,開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革命火種在羅浮山一帶點燃,羅浮山成了華南敵后抗日武裝斗爭的指揮中心。

        1945年7月,中共廣東省臨委在沖虛古觀召開干部擴大會議,貫徹中共七大精神,總結廣東抗戰以來的經驗,進一步明確斗爭策略和任務,一致通過了成立廣東區黨委、迅速北上創立戰略根據地等幾項重要決議。是年8月,由林鏘云、王作堯、楊康華組成的粵北指揮部率領東江縱隊第五支隊、軍政干校、魯迅藝宣隊等共1100余人北上,準備與王震率領的南下部隊三五九旅會師,開辟五嶺根據地。隨后,東江縱隊領導機關逐步遷離羅浮山。

        東江縱隊是華南抗日戰場上一支堅強的武裝力量,被譽為可以與八路軍、新四軍并稱的“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如今,看到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東江縱隊紀念館參觀學習,讓人深刻感受到東縱精神綻放出的時代光芒。

        “穿一套紅軍服、走一段東縱路、唱一曲東縱歌、聽一個東縱故事、上一堂專題黨課、重溫一遍入黨誓詞……”東江縱隊紀念館館長曾慶香說,為進一步講好東縱故事、弘揚東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紀念館開展了眾多現場情景體驗活動,讓游客以歷史追溯者的身份,置身于這段穿越時空的精神旅程,觸摸浸染了烽火硝煙的紅色印記。

      記者在了解粵贛湘邊縱隊戰斗足跡。

        邊縱威名

        山坳里建立起一支正規人民武裝部隊

        沿著蜿蜒起伏的山道,民記走讀團來到惠東山區小鎮安墩。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誕生地,也是其指揮機構所在地。

        坐落于安墩鎮青山坳的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全面升級改造工程正在進行,預計7月完成。新的紀念公園以邊縱革命英雄紀念碑、革命英雄雕塑群、飛鵝嘴烈士紀念亭、大門牌坊4個建筑為主要構件,增建邊縱陳列館,將運用多功能媒體重現邊縱歷史場景,形成整體紅色氛圍,并兼具生態、園林、旅游、休閑等多項功能。

        “粵贛湘邊縱隊是一支正規的人民武裝部隊。”安墩鎮委組織委員張海豐向民記走讀團介紹,1948年初,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成立并迅速壯大,為邊縱在安墩解放區建立和迅速成軍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粵贛湘邊區黨委在安墩黃沙小學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宣讀中共中央軍委關于批準成立邊縱的電報。1949年1月1日,邊縱正式成立,并對東江各地的部隊進行改編。

        據史料記載,邊縱以安墩為根據地,先后向國民黨軍發動春季和夏季攻勢,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和大規模“清剿”,打了近千次大小戰斗,建立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解放了邊區的大片鄉村和城鎮,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進入廣東、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

        群山包圍的安墩還擁有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辦公舊址、粵贛湘邊縱東一支司令部、飛鵝嘴八烈士紀念園、營下五烈士紀念碑等多個革命遺址遺跡。“我們提出‘紅色+綠色’發展思路。”安墩鎮委宣傳委員黃宇浩介紹,安墩將把革命遺址遺跡串連起來,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溫泉資源和蜜柚種植基地,開發紅色觀光旅游,做大生命健康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力。

        

      革命老區安墩鎮葵雙村種植了萬畝蜜柚。

        紅色+產業

        90后青年組團下鄉打造蜜柚森林公園

        7位90后城市白領來到安墩鎮葵雙村,脫下西裝戴上草帽,成為安墩蜜柚種植基地負責人,帶動周邊21個合作社、600多戶果農種植萬畝蜜柚,年產蜜柚1000多萬斤。這是28歲龔柯宇及小伙伴“新青年下鄉”的故事。

        “我乘一葉舟,順著東江走,勤勞安置家,處處客家樓。兩地一家親,長寧愛心留,新江我的家,這是快樂洲。”整潔的村道、溫馨的公園、小巧的菜園、雅致的院落,博羅縣長寧鎮新江村里,黨支部書記黃紹源和村民唱起“村歌”。這是新豐江水庫移民在羅浮山下的新生活。

        “這里充滿古巷老街的味道,風景優美舒適,從客棧走出去就是西湖。”金帶街里的民宿“后巷客棧”成為眾多年輕游客住宿選擇,甚至有位外國游客在此住了半個月。這是惠城老街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羅浮山下四時春,東江兩岸新生活,民記走讀團沿著東江重溫歷史,更深刻感受到新時代惠州綠色發展的新動向:依托青山綠水、千年文脈和紅色基因,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健康產業、優勢農業等特色產業,各縣(區)蹚出一條條具有自身獨特魅力的“紅色+”產業發展新路子。

        惠東安墩,“紅色+綠色”產業發展思路日益清晰,一改過去年輕人“冇鞋夾腳也要跑”的困境,吸引不少青年開民宿、搞農旅。隨著安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紅色旅游線路逐步成熟,龔柯宇和伙伴們計劃打造一個蜜柚森林公園,建設田園一體化的鄉村文化產業。“很快,你在安墩就可以這么玩:游紅色革命老區,吃綠色山鄉土味,逛鄉村博物館,農家樂里不思城。”龔柯宇說,新時代農村天地廣闊,年輕人可以大膽施展才華。

        夜幕降臨,水東街越發熱鬧。惠城把提升城市首位度放在重要位置,推動文創街區新業態發展,加大力度挖潛祝屋巷、水東街、金帶街的文創、文旅內涵,探索文化商旅消費新模式。“老街文化與紅色資源要不斷活化利用,要將西湖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周邊的業態要融為一體。”廣東英秀文創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木勤介紹,西湖周邊民宿發展大有可為,希望更多民宿做出特色。

        紅色傳承

        千年榕樹下“紅色講堂”受歡迎

        “昔日精神如今光芒依舊,革命火種已好好傳遞。如今時代風云巨變,今日青年須精神振興”。這是一位“暨大學生”在葉挺紀念館的留言。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這是“河南農民工丁曉廣”在東縱紀念館的留言。

        “從革命先烈中汲取力量,我輩要繼續為國家強大而努力”。這是惠陽中山中學一位學生的感言。

        民記走讀團不由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葉挺紀念館和東縱紀念館,民記走讀團遇見數千名當地中小學生,他們胸前戴著共青團團徽,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正接受著愛國主義教育。當清脆響亮的宣誓聲響起,仿佛時空在交錯、信仰在傳遞。

        “今天有4000多名中小學生來參觀,而下個月預約的參觀人數超過5萬人。”東縱紀念館館長曾慶香介紹,紀念館還培訓特別講解員為孩子們講解東縱歷史,讓孩子們更好理解惠州紅色故事,增強孩子們的愛國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在麻榨鎮中心村,村里那棵超過1100年樹齡的大榕樹下,“大榕樹講堂”已經開設了近5年,成為村民和孩童最愛上的“紅課”。市委宣傳部駐中心村第一書記吳安軍介紹,2016年開始,中心村黨支部邀請當地老同志、老黨員講述紅色故事,村民和學生都可以來聽,不少村民甚至抱著小娃娃一起聽。

        “‘大榕樹講堂’成了中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道美麗風景。”中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水華說,將進一步美化鄉村,將紅色元素融入農村觀光項目,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民記走讀團有話說

        博羅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劍烽

        將紅色元素更好融入群眾生活

        紅色文化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代代相傳中綻放光芒。博羅是一片紅色熱土,我們要利用好身邊的紅色資源,講好身邊的紅色故事,通過學習革命先輩不怕艱苦、勤勞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美麗家園、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

        在博羅,不少鄉村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村莊建設中,依托當地特有的紅色元素和紅色文化建設紅色故事長廊,打造紅色主題小公園,集生態、觀光、休閑于一體,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把紅色元素巧妙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村民在茶余飯后到公園散散步,勞作之余可以追憶革命前輩,談談古今,在休閑中感悟紅色精神。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整合有關部門和鄉鎮資源力量,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如對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人物事跡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并通過《博羅黨史》等刊物和各種媒介,加大對紅色文化的傳播,推動紅色精神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增進群眾對黨的認知和感情,更好地將紅色元素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惠東縣白盆珠鎮橫江村第一書記李正文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積極作為

        我有幸作為市民代表參加“走讀百年惠州”大型采訪活動,前往惠東縣安墩鎮參觀學習,感悟先烈先輩革命精神,真切感受在黨的領導下安墩革命老區發生的巨大變化。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該鎮葵雙村的蜜柚種植基地,村里以“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摘帽脫貧目標。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地在成功打造蜜柚產業“一村一品”的基礎上,結合鎮域紅色遺址、溫泉康養基地等生態資源,正規劃打造“紅色文化+田園康養+農業觀光”田園綜合體,積極搭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載體。

        作為一名駐村干部,這次走讀學習之旅讓我更加清晰地看到產業興旺對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就業增收、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參與”發展模式的巨大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加強學習,開拓創新,因地制宜,扎實推進駐點村鄉村產業鏈的構建與發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積極作為,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紅色東江問答

        1.日本侵略軍第一次在大亞灣登陸是什么時候?

        A.1938年10月11日 B.1938年10月12日

        C.1938年10月13日 D.1938年10月14日

        2.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總團部舊址梅花館位于惠城哪條老街?

        A.金帶街 B.水東街

        C.文興街 D.打石街

        3.“葉挺將軍故里”是指惠陽秋長哪個村?

        A.茶園村 B.白石村

        C.周田村 D.雙田村

        4.1945年3月,東江縱隊司令部遷到哪里?

        A.南昆山 B.象頭山

        C.羅浮山 D.蓮花山

        5.1949年10月15日,哪一支隊伍從惠陽淡水進入惠州城,宣告惠州解放?

        A.東江縱隊   B.粵贛湘邊縱隊

        C.惠州農民聯合會 D.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

        (本期黨史知識問答正確答案依次為:B、A、C、C、B)

        文字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劉建威 歐陽成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湯渝杭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