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登:建設具有惠州特色的市級兒童公園

      [報料熱線] 2831000

      原標題 

       匯聚眾智謀發展 乘風奮楫向幸福

        ——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登

        ■市政協委員鐘華

        建設花卉交易中心推動花卉產業發展


      鐘華。

        惠州氣候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發展花卉產業大有可為。近幾年,我市花卉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出臺了《2021-2025花卉產業五年發展規劃》,籌建了花卉培育中心,惠城、龍門、博羅等縣(區)的花卉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全市花卉產銷具有一定規模——種植面積21325.6畝、銷售額3.05億元,花卉產業聯農帶農、振興鄉村效應逐步顯現。

        目前,我市花卉銷售渠道不暢,市場零星分散,交易方式落后,缺乏綜合性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如何推動我市花卉產業持續加快發展,真正形成有規模、有效益的產業,最關鍵、最緊迫的是要盡快規劃建設花卉交易中心。

        建議盡快把花卉交易中心的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將交易中心全力建設成集花卉交易、現代物流、科技研發、信息服務、教育培訓、拍賣與出口及花卉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同時,創新業態,綜合利用,融入休閑觀光、科普教育、花卉文創、花藝服務、花卉博覽等,著力打造珠三角東岸花卉交易新亮點。政府在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出臺政策,實行精準幫扶,提升建設效率,增強對優質花卉企業的吸引力。完善交通、環境、商檢、報關等功能配套,形成有效的社會化管理和服務體系。盡快出臺支持花卉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支持、鼓勵花卉企業以及相關行業做強做大。

        ■市政協委員許偉忠

        將白盆珠水庫水源接入市區供水系統


      許偉忠。

        惠州除了擁有一流的東江水源外,還有更加優質的供水水源,就是白盆珠水庫。白盆珠水庫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大水庫,水量充沛,總庫容達到12.2億立方米,每年可調度的庫容達10.47億立方米。白盆珠水庫水質優良,常年穩定保持國家Ⅰ類地表水標準,完全符合城市供水水質要求。將如此充足、優質的水源接入市區供水系統,不僅可以增強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還能進一步提升城市供水質量。

        建議將白盆珠水庫水源接入市區供水系統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納入“十四五”城建規劃,結合白盆珠水庫的生態補水、水量調度、水力發電、農田灌溉等各項功能,在“十四五”規劃前期開展研究論證、統籌謀劃,在“十四五”規劃后期完成項目籌備、啟動實施。

        據初步測算,白盆珠水庫庫區距離惠城區約70公里,如建設3米直徑的管道,工程建設預算約60億元,可以滿足“十四五”規劃的城區人口規模增加一倍的供水需求。管道建成后,可直接接入市區供水管網,為市區提供安全、可靠、潔凈的主要水源,而東江則成為市區供水的備用水源,從而徹底改變市區供水只從江河直接調水的單水源現狀,構建起江河、湖庫多水源調度的供水格局,這對提升市區供水安全系數,無疑是雙重保障、有力支撐。

        ■市政協委員朱文轉

        建設具有惠州特色的市級兒童公園


      朱文轉。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兒童人口總數約144萬人,約占常住人口總量的30%,且年均增長6.5萬人,對公共游樂活動場所和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大。目前,我市兒童公共空間還無法滿足兒童活動需求。一方面,對于室內活動場所,室內兒童游樂設施較多分布在商場,這類設施摒棄自然元素,極度人工化,減少了兒童認識自然并從中獲得快樂的機會;另一方面,對于室外活動場所,我市近年來建設的綜合性公園和社區公園更多滿足于成年人的活動需求,缺少兒童專屬活動空間或僅占較小區域,小區內的兒童活動場地基本為標準化供給,存在數量少、空間小、功能單一、安全措施不足等問題。

        珠三角其他城市絕大部分已建成市級兒童公園,如廣州市建成并對外開放13座兒童公園,包括1座市級兒童公園、12座區級兒童公園;江門市兒童公園、肇慶市兒童公園均于2020年正式開園。我市僅大亞灣建設了一座區級兒童公園,目前尚未開放;中心城區尚未建設市級兒童公園。

        為促進廣大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滿足兒童戶外活動需求,建議在我市建設一座功能全面、主題鮮明、具有惠州特色的市級兒童公園。公園建設應體現惠州特色,可借鑒肇慶市兒童公園以鼎湖和荷花為特色的經驗做法,將我市兒童公園與西湖、金山湖等特色景觀相結合,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兒童公園。同時,合理劃分功能區,滿足幼兒、少兒等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打造集認知性、參與性、創新性、互動性于一體的活動空間和景觀場地。園區應突出公益性,建成后向社會免費開放,可適當安排經營性玩賞項目,有利于以園養園。

        ■市政協委員唐尤超

        以健康醫療大數據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唐尤超。

        近年來,我市在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動作為,積極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衛生健康行業在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的同時,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醫療信息標準化機制,實現區域內公立醫院診療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初步形成全員人口、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三大數據庫,并不斷探索深化便民應用。此外,多個信息系統項目相繼落地,為我市探索“互聯網+衛生健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衛生健康行業信息化建設存在互不聯通,“信息孤島”普遍存在;標準不一,數據質量相對偏低;應用不全,便民服務較為缺失;作用不明顯,產業發展缺乏支撐等方面問題。

        建議我市搶抓數字政府建設機遇,以健康醫療大數據助推惠州數字經濟發展。以“惠民、助醫、興業”三大著力點,扎實推進集深度開發、集成融合、業務協同、廣泛應用于一體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此外,采取“政企共建”模式,由惠州市政府所屬國資企業投資、參建,成立惠州大數據公司,公司以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切入點,結合全國多個健康大數據中心建設經驗,推動平臺在本地短期高效落地。由政府授予該公司對健康醫療相關全量數據的治理、轉化、運營等權利,并對上述數據應用進行有效監管。

        ■市政協委員張曉慧

        規劃建設10大高水平醫學專科


      張曉慧。

        我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滯后,僅2011年至2014年間申報了2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其中省臨床重點專科19個、省扶持建設臨床重點專科6個。近6年來,我市沒有新增省級重點專科,2017年按照標準申報24個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但都沒有通過。2019年省衛健委公布全省100個高水平重點專科,惠州沒有一個上榜。由于高水平專科建設滯后,導致我市重病、大病診療能力薄弱,患者跑到廣州、北京等地看病。2019年我市市域內住院率90.6%,低于全省94.8%的平均水平,全省排名第14,珠三角排名第8。

        建議我市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建設10大高水平專科。根據惠州市致死致殘疾病譜和廣東省有關部門的規劃,規劃建設發展高水平專科,如腫瘤及核醫學、腦血管病、心血管病、兒童危重癥、呼吸內科(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消化內科、腎病、骨科、產科及妊娠危重癥、心理疾病等10類專科(專科數根據實際和發展需要調整),或者通過第三方競爭性評估,從惠州市三級醫院特別是4家三甲醫院評選出10個高水平專科,在每間醫院各打造1~3個高水平專科,實現“大綜合、精專科”,提升重病醫療服務能力。政府每年規劃1000萬元專科建設專項資金,連續5年每年給每個專科100萬元建設資金,實施“上聯下幫”的專科醫聯體發展模式。政府出臺臨床醫學人才團隊引進激勵機制,引進一批高水平緊缺專科醫療團隊,快速提升疑難重癥治療能力。

        ■市政協委員王鑫

        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王鑫。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二孩政策全面實施,我市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約80多萬人,家庭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大,但價格適宜、能夠提供專業安全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社會機構卻很少。目前,全市能為0~3歲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總數為121家,有合格登記證的為108家,其中社區托育服務機構登記在冊的僅惠城區4家。機構缺資質、服務缺標準、安全缺保障、前期投入大、日常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制約著我市托育服務業發展。

        在出生人口顯著增加、人民群眾對托育服務需求普遍較高的背景下,建議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將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我市“十四五”規劃,同時研究制定托育服務業發展規劃。對新建居住區規劃建設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作出明確要求,將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設施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予以保障,新增用地指標分配要適當傾斜,與幼兒園配建用地統籌安排。

        同時,積極引導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開辦托育服務機構,形成多元化服務格局,如引導用人單位以獨立或與相關單位、駐地社區聯合等方式開辦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有條件也可向社區居民開放;通過政府提供場地、支持硬件建設、購買服務等引入專業服務機構,探索構建社區化、就近化的托育服務模式。

        ■市政協委員蔡敏兒

        大力推進“治未病”中心建設


      蔡敏兒。

        中醫“治未病”是當前人民群眾重要的健康需求。調研發現,我市“治未病”醫療體系較為薄弱,市中醫醫院作為全國“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與省中醫院5A級“治未病”中心相比,在占地面積、功能分區、醫療設備、醫護人員數量等方面差距還比較大,縣區、社區力量更加薄弱。

        建議建強一個“龍頭”,打造省級“治未病”5A中醫名院,把市中醫醫院東江新城院區作為我市“治未病”中心“龍頭”予以升級改造,建成后分治未病門診區、中醫特色理療區、功能康復區3個專業功能區,以及中醫文化科普教育區、“治未病”產品體驗區,形成集治療、理療、康復、宣傳、展示、教育、體驗于一體的“治未病”基地。

        建立一個數據庫,打造規范的“治未病”網絡服務平臺和質量控制中心。建議充分發揮市中醫醫院區域示范引領作用,成立惠州市治未病質量控制中心,制定全市規范統一的體質調養方案、特定健康狀態的中醫“治未病”方案;構建“市、縣(區)、鄉鎮(社區)、村(站)”一條龍模式的“治未病”服務網絡,探索建立融傳統中醫文化、健康管理、健康干預、健康教育促進、中醫傳統治療等于一體的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帶動我市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發展。

        文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分享到:
      編輯: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