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戴建 通訊員鄧聯旭 蔡如錦)中鐵二十五局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裝配式擋墻智能生產工藝日前通過專家組驗收。據悉,該生產基地利用新技術生產的國內最高尺寸裝配式擋墻,具有運輸便捷、安裝快速、經濟適用等特點,有利于加快深汕西高速公路“智慧新擴建”進程,為今后國內同類型施工提供借鑒。
施工人員在生產基地內作業。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通訊員辛明明 攝
基地可生產最高8米擋墻
“我國在市政、水利等工程項目有高度不超過2米的小型預制拼裝擋墻案例,日本有高度不超過5米的預制拼裝擋墻。”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通過驗收的裝配式擋墻智能生產基地,可生產最大高度達8米的擋墻,適用于路基填土較高的擋墻施工,是目前國內外裝配式擋墻工藝中的最高尺寸,在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據了解,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TJ3標位于惠東縣和惠陽區,主要建設10.9公里主線和新建環大亞灣新區互通1座。其中,裝配式擋墻智能生產基地總面積2625平方米,可生產2~8米高的各類擋墻,單件擋墻最重約20噸,最高日產量可達42片,計劃為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全線提供各類型擋墻近10000米。記者在基地生產線看到,施工人員將構件模具固定在有動力系統的平板小車上,通過PLC電腦控制生產節拍,經過模具清理、鋼筋和預埋件安裝、頂模及邊模安裝、澆筑混凝土、初次及二次收面、蒸養、脫模共8道工藝流程,最終完成一片擋墻的生產。整個過程僅需13名工人輔助生產,智能化程度較高。
“傳統擋墻施工工序繁雜、周期長,需大量人員和設備長時間在高速公路現場作業,施工效率低、風險源暴露時間長、安全風險高。”該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傳統擋墻施工,基地提供了工廠化、智能化、流水化的室內生產線,減少了在既有高速公路現場施工的時間和對運營道路的影響,節約人工和成本,在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也為后續施工的快速推進打下基礎。
全線按雙向8車道標準改擴建
作為連接深圳、惠州、汕尾三地的重要交通干道,深汕西高速公路自1996年通車以來車流量漸趨飽和。2018年,廣東省發改委同意對深汕西高速公路進行改擴建。
2019年10月,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啟動,全線按雙向8車道標準改擴建,設計時速120公里(部分路段100公里)。該項目全長約146.6公里,路線起于陸豐市潭西鎮,順接深汕東高速公路,沿現有高速公路走向,途經汕尾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惠州市惠東縣、惠陽區,終于深圳市龍崗區,順接惠鹽高速公路深圳段。
作為深圳連接惠州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骨架性高速公路,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能有效帶動惠州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進一步加強珠三角核心區對粵東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粵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