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門縣藍田瑤族鄉積極發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生態田園·恬美瑤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引領作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力創建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該鄉小洞村先后獲評“廣東省衛生村”“惠州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上東村被評為全國首批“綠色村莊”“國家森林鄉村”。
品質“強鎮”,繪寫“宜居宜業”畫卷
藍田瑤族鄉做好鄉村規劃布局,編制《藍田瑤族鄉鄉鎮建設工作方案》,重點打造“一橫二縱三點”(“一橫”即藍新街主街道瑤族特色品質提升,“二縱”即國道220線主干道段綠化亮化美化與藍田墟鎮風貌提升,“三點”即藍田民族廣場、舞火狗廣場與濱河公園),因地制宜發展各村特色。
促進基礎設施提標,完成瑤鄉道路硬底化建設共68.296公里,配套交通照明設施1131套。推進圩鎮停車場建設項目,提供停車位50個,并按比例配建充電樁5個。5G網絡和4K/8K超高清網絡覆蓋率100%。目前,小洞村5個村民小組共建設雨污分流管網1.9公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個,基本實現全村污水集中收集處理。
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投入600萬元實施圩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民族特色街道打造項目,建成垃圾清運中轉站,持續推進圩鎮污水管網接入、“三線”下地改造、建筑外立面整治、“六亂”治理,實現圩鎮重點區域公廁全覆蓋,促進鄉村風貌進一步提升。小洞村開展村莊美化綠化行動,全村種植樹木花卉近3000株,見縫插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開展“四小園”建設,打造美麗庭院。
近3年來,藍田瑤族鄉累計投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資金3080.26萬元,實施藍田瑤族博物館、民族特色村寨等瑤族特色項目8個。上東村、小洞村、社前新村成為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產業“興村”,加快“融合集聚”發展
藍田瑤族鄉持續做強“一鎮一業”,傾力打造“一村一策”。搶抓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廊道建設契機,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以藍田瑤族非遺項目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體驗為載體,著力打造瑤族風情沉浸式文旅活動品牌。
2023年,成功舉辦藍田瑤族“嘗新節”(瑤族豐收節)、“舞火狗”瑤族少女成年禮、“璀璨瑤韻賀新春”等大型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參與,激發民族文化動能和鄉村旅游活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上東村瑤茶產業和鄉村旅游新高地、到流村溫泉康養和種業發展新領地、紅星村農業觀光新勝地、新星村休閑娛樂新天地、藍田村文旅融合新洼地、小洞村特色民宿和風情體驗新陣地、社前村主題樂園和瑤藥產銷新基地。
推進“生態田園·恬美瑤鄉”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實施農田護堤和旅游碧道修建工程、昆蟲館和新灣民宿項目,打造農旅融合的綠色生態窗口。實施瑤族村落風貌提升行動,保護沙洲壩戰斗碉樓革命遺址、古榕樹森林公園和3大古樹群,推動紅綠文化長廊建設和少數民族村落連片發展。
發展瑤浴溫泉項目,推動瑤族特色風情與溫泉相結合。目前,到流村建成7家溫泉民宿,有4家民宿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5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強農“富民”,發展“助農增收”產業
產業強起來,村民富起來,鄉村美起來。結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廣東甘薯產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藍田瑤族鄉把政策“含金量”轉化為發展高質量,投入1000余萬元建設耘芯種苗培育基地項目,研發培育出黃金百香果1號和普薯32號脫毒種苗,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今年預計實現年產1000萬株甘薯組培苗,200萬株百香果組培苗,預計年銷售額1200萬元。
落實“萬企興萬村”行動。按照“工會組織+村委+企業+農戶”模式,由村統一流轉土地、工會組織認耕、種苗企業代耕的形式,藍田瑤族鄉推動撂荒耕地復耕867.6畝,帶動種苗產業發展擴大,帶動農戶每年平均增收1萬余元。該鄉積極與“雙百行動”駐縣服務隊、廣東財經大學、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項目,推動解決鄉村一體規劃中的難點堵點。2023年,藍田瑤族鄉7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超60%以上的村達到“20萬+”。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通訊員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