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印記 逐夢奮進丨龍門縣人民法院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龍門模式

      原標題:

      龍門縣人民法院守正創新服務大局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龍門模式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龍門模式,搭建“1+11+N”糾紛治理平臺,創新推行“法院+”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一庭一品”建設項目……近年來,龍門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龍門法院”)聚焦司法辦案第一要務,忠誠履職擔當,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的過程中,龍門法院堅持守正創新,全力服務大局,持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先后榮獲“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依法治省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司法品質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龍門縣推進“百千萬工程”及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解糾紛

        打造多元解紛平臺,夯實基層平安法治基礎

        龍門縣永漢鎮和南昆山生態旅游區具有豐富的溫泉、森林旅游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旅游、農村土地等領域矛盾糾紛逐漸增加,龍門法院永漢法庭作為管轄兩地的鄉村法庭,主動融入“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實質解紛、為民解紛,落實“抓前端、治未病”。2023年,永漢法庭案件調撤率為44.81%,推動大量矛盾糾紛取得實質性化解,有效夯實了基層平安建設基礎。

      龍門縣人民法院到龍城第五小學開展拒絕校園暴力普法活動。

        今年5月,2023年度廣東省“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名單公布,龍門法院永漢法庭是全省46個先進典型之一,受到通報表揚。嘉獎背后,是龍門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一大工作成果。

        2021年起,龍門法院針對龍門村規民約全覆蓋的縣情,圍繞村規民約在司法實踐的適用,在當地多個鄉鎮實地走訪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以村規民約為切入點》,并獲評全省法院優秀課題。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成果轉化深化,舉辦惠州市“新楓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理論研討會,創建了“黨委統領、法院主導、平臺集成、多元解紛”的新時代“楓橋經驗”龍門模式,打造群眾身邊的“解紛驛站”,實現矛盾糾紛在“家門口”化解,切實有效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今年4月,新楓橋永漢工作室就通過訴前調解把一個瀕臨破裂的家庭重新聚在一起。

        彭阿姨和兒子李某原本比較和睦,為方便兒子出行,數年前她購買了一臺汽車交予兒子日常使用。后來,彭阿姨因病導致雙目失明,更讓她難過的是兒子的疏遠。彭阿姨認為自己并非要求兒子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感受不到兒子對自己最基本的關心和照顧,母子之間的隔閡就在生活點滴中產生。最終,心灰意冷的彭阿姨將兒子告上法庭,要求兒子返還車輛。

        新楓橋永漢工作室掛點法官了解情況后,認為該案不僅事關彭阿姨家庭和諧,更關系到失明老人今后的生活保障。為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掛點法官對雙方當事人做了大量調解工作。經過多番交流,李某主動表明將盡其所能照顧好母親。面對彭阿姨,掛點法官傳達了李某的悔意與想法。最終,彭阿姨自愿撤回對兒子的起訴,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在龍門縣,像新楓橋永漢工作室這樣的訴調分中心,在縣全域所轄鎮街層面共有11個。龍門法院推進“庭鎮(街道)共建”,各業務部門掛點聯絡各鎮街,集約開展矛盾化解、巡回審判、法治宣傳、司法建議、黨建等各項工作,由此形成了由1個縣級訴調中心、11個鎮街新楓橋工作室、N個新楓橋村級工作點或行業工作室組成的“1+11+N”糾紛治理平臺,打造了訴調銜接、聯通共治的內循環通路體系,極大暢通了糾紛調解的渠道。

        “打個比方,人有小毛病,如果社區或鎮上就有信得過且醫術高明的醫生,那就不需要到大醫院去。同樣,有了矛盾,群眾身邊有了信得過的法官工作室,也就不用去法院了。”龍門法院相關負責人形象地說道。

        當前,龍門法院還在進一步擴大社會治理“朋友圈”,主動聯合縣人大、政協構建“人大、政協+法院”社會治理新機制,推進代表委員進駐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監督案件辦理、參與普法宣傳等活動,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數據顯示,2023年,龍門法院訴前調解結案2945件,成功1627件,成功率為55.25%;今年前7月,訴前調解成功980件,成功率為41.97%,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優服務

        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園區一線

        今年8月,龍門縣人民法院“新楓橋產業園工作室”在龍門工業園順利掛牌成立。此舉是龍門法院積極響應社會治理新要求,結合園區實際,探索建立的一種集法律咨詢、勞動糾紛調解、法治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服務平臺,也是龍門法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具體體現。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園區一線,為企業及員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專業的法律服務,助力園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優化營商環境。

        為進一步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落地見效,服務龍門縣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實現新跨越,龍門法院圍繞全縣中心工作,結合審判執行職能,制定了《龍門縣人民法院關于司法服務保障龍門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龍門縣人民法院“一庭一品”工作方案》等文件,為推動龍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優化龍門縣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在務實推進服務大局過程中,龍門法院著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開展商事金融糾紛專項治理,實行金融借款合同要素式審判,在提升金融糾紛案件審判質效的同時,穩步推進7個“一庭一品”項目,如永漢法庭打造“旅游法庭”項目,對涉旅游糾紛進行巡回審判,在景區加強普法宣傳,為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的目標提供司法保障;民庭打造“法護企航”品牌項目,成立龍門法院“一園區一專班”工作領導小組,在產業園設立新楓橋工作室,督促企業守法經營,妥善化解涉企糾紛。

        多年來,龍潭鎮依托豐富的竹木資源優勢,大力推動竹木制品行業蓬勃發展,成為當地特色產業與主要經濟增長點。

        當前,龍潭正搶抓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打造手工藝產業、酒文化產業和世界級康養旅游勝地。為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竹木制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龍門法院龍潭法庭積極作為,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為竹木制品企業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近日,龍潭法庭在龍門縣龍潭鎮木制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木協”)巡回審判點,對一起木制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庭審結束后,法庭工作人員深入竹木制品企業走訪調研,以便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法律需求,并為后續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收集內容,確保司法服務精準有效。

        龍潭鎮作為竹木制品產業的聚集地,擁有注冊公司300余家、電商企業600余家,并擁有225項竹木制品專利。近年來,在電商發展、行業協會扶持下,竹木制品產業經濟效益向上向好發展,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也越來越多。為此,龍潭法庭主動作為,將“服務木協 助推振興”作為“一庭一品”工作重點,通過審結涉及竹木制品的糾紛案件、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設立巡回審判點等方式,助力竹木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百千萬工程”法治基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歐俊君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