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作物賠償引糾紛 代表委員齊調解

      原標題:

      縣人民法院 新楓橋工作室打造“人大、政協+法院”訴源治理新模式

      作物賠償引糾紛 代表委員齊調解

        近日,龍門縣平陵街道兩名群眾,因一方種植果樹不慎損壞了另一方相鄰地里的莊稼,雙方就賠償事宜產生糾紛。龍門縣人民法院新楓橋平陵工作室聯合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田間開展調解,最終幫當事人解決了煩心事。

        代表委員進駐工作室參與調解

        老吳是平陵街道某村村民,種地是家里的重要經濟來源。今年春天,老吳在自家地里種了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看著地里的作物長勢喜人,老吳憧憬著下半年的豐收。然而,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原來,與老吳家田地相鄰的是一個果園,不久前剛被外村人老晏承包了,用來種植香蕉。在種植果樹過程中,老晏不僅越界,還損壞了一部分老吳家的作物。就此,老吳和老晏結下了恩怨。

        起初,老吳要求賠償一萬元,但老晏認為賠償金額太高,雙方就賠償一事鬧得不可開交,先后找過村委會以及街道綜治辦,但多次調解后仍無結果。老吳萌生了到法院去起訴老晏的想法。綜治辦了解到老吳的想法后,請來了平陵法庭法官盧青,再次對老吳進行勸解。“你的田地跟老晏的果園挨著,也算是鄰居了,鬧到法院對大家都不利,日后還怎么和諧相處呢?”聽了盧青法官的話,老吳勉強同意繼續進行調解。

        7月上旬,雙方當事人再次到新楓橋平陵工作室進行調解。除了盧青法官,這一次的調解席上還多了兩個新面孔。“這兩位分別是平陵街道人大代表張水權、政協委員林建銘,今天特意過來參與調解,希望能幫你們徹底解決矛盾。”盧青給雙方當事人介紹,今年5月,龍門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已經全面進駐全縣各鎮街新楓橋工作室,能夠直接參與到日常的調解工作中。

        在雙方當事人爭執的過程中,張水權和林建銘發現,他們對農田被損壞的事實不存在異議,只是賠償的數額談不攏,才導致矛盾持續數月之久還沒有解決。眼看雙方仍舊互不退讓,盧青建議大家再到田地里看一看,爭取估算出一個合理的賠償數額。

        訴源治理新機制顯成效

        到了田里,盧青法官給張水權和林建銘詳細介紹了情況。一方面,老吳田地里的作物確實被損壞了不少;另一方面,這些被損壞作物的價值確實達不到老吳要求的賠償數額。

        回到調解室后,人大代表以及政協委員分別對雙方當事人再次展開調解。通過人大代表以及政協委員的一番耐心勸導,老吳終于松了口,老晏也同意了后續的理賠方案。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位當事人冰釋前嫌,老晏給老吳賠禮道歉,并當場給付2480元賠償款。至此,該起糾紛順利化解。

        龍門縣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調解是龍門新楓橋經驗在依法維護農民權益、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一個小案例,也充分展示了龍門新楓橋工作室在推進“人大、政協+法院”訴源治理新機制取得的工作成效。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歐俊君

      編輯:羅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