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藍田:利用撂荒地連片種植甘薯苗促產業發展

      原標題:

      龍門藍田瑤族鄉全面盤活撂荒耕地

      連片種植甘薯苗促產業發展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位于惠州北部的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新星村140多畝優質甘薯種苗生機勃勃,此前的連片撂荒耕地變成綠意蔥蔥的種苗基地,從這里培植的種苗,將賣向全國各地。

        “5年前,這里還是因閑置而雜草叢生的連片撂荒耕地,從去年開始復耕復種,所種優質甘薯種苗已收成幾次,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藍田瑤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黨明說。

        記者走訪了解到,近年來,藍田瑤族鄉因農村勞動力匱乏、復耕意愿不強等原因,出現了大量的撂荒耕地。2020年,藍田瑤族鄉有撂荒耕地面積1400多畝。

        如何盤活閑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對此,藍田瑤族鄉黨委、政府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多措并舉,讓昔日“沉睡”耕地煥發新生機。

        藍田瑤族鄉推行土地集中流轉,嚴格貫徹落實相關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政策,加強宣傳促進限期復耕,村民不愿自主復耕的可以委托代耕模式。

        2023年6月,社前村與新星村作為“先鋒隊”,與各村民小組簽訂代耕協議360畝,兩年內由村委統一代耕,村民不收租金,兩年期滿后,如村民有復耕意愿的,可自行復耕。目前,藍田全鄉已完成代耕面積約220畝,流轉復耕930畝。

      村民在種植甘薯。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羅劍業 肖泓 攝

        在此過程中,《藍田瑤族鄉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獎補項目實施方案》出臺,充分挖掘社會慈善資源獎勵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在藍田瑤族鄉黨委、政府的積極爭取下,2023年,市交投集團定向捐贈28.64萬元獎補資金,以先種后獎補的方式鼓勵企業、種植戶、村民積極復耕復種。

        “藍田還積極引入企業力量解決撂荒耕地痛點。”駐藍田瑤族鄉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邱歡介紹,近年落戶藍田瑤族鄉的惠州市耘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甘薯等糧食種苗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因長期缺乏田間擴繁基地,導致種苗產能受限,制約該企業發展。藍田瑤族鄉借助“百千萬工程,龍門工會在行動”活動,積極推進連片農戶將土地流轉為種植園基地,建立“工會+村委+企業+農戶”四方互助模式,由村統一流轉土地,工會組織認耕,種苗企業代耕,帶動種苗產業發展和擴大。

      技術人員培育甘薯種苗。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羅劍業 肖泓 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經長期調查研究并結合地方發展實際,藍田瑤族鄉黨委、政府引進惠州市耘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啟動甘薯脫毒組培苗培育基地建設項目,將閑置的到流小學舊校舍改建成一個集病毒檢測室、緩沖車間、操作準備室、無菌操作車間、種苗培養室及練苗室等功能于一體的甘薯脫毒組培苗生產車間。

        未來,藍田瑤族鄉將繼續大力在其下轄7個行政村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全面盤活全鄉撂荒耕地,主要種植甘薯脫毒組培苗,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