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梁文彬)日前,龍門縣秸稈還田、離田利用模式觀摩會在龍田鎮西埔村順喜來有機水稻種植扶貧基地舉行。來自該縣各鄉鎮(街道)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龍門縣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專家技術指導小組成員、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負責人實地觀摩了“秸稈還田、離田”機械現場作業示范。
工作人員演示秸稈收儲、秸稈粉碎等制作有機肥的過程。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觀摩會現場,技術人員通過實操演示了秸稈還田、秸稈離田兩種技術項目,并向與會人員詳細講解機械粉碎、無人機撒播腐熟劑還田技術模式,以及以肥料化利用為主的秸稈離田利用方式。
觀摩會后,與會人員來到龍門縣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詳細了解秸稈收儲、秸稈粉碎、秸稈發酵等制作有機肥的過程,進一步認識秸稈是如何變廢為寶、實現經濟生態效益雙增收。據承接秸稈回收項目的企業負責人介紹,該企業倉庫一年的秸稈儲存量可達1.2萬噸以上,企業把回收的秸稈作為有機肥的原材料,經過發酵等制作過程,制造出有機肥成品,每年的產量大概是3萬噸以上。
據悉,龍門縣于今年8月被確定為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截至目前,全縣已建立4個示范鄉鎮、10個示范村,共計秸稈粉碎、腐熟還田面積3.2萬畝;秸稈離田面積1萬畝,收儲秸稈量2000多噸。
“龍門縣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實施的目的,主要是幫助農民解決秸稈處理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龍門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紀海石介紹,秸稈粉碎還田,可以將養分保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通過示范帶動,引導農民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同時,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大氣污染等問題。據介紹,龍門縣將進一步發展以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加工企業,推動秸稈多用途、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