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憶崢嶸歲月 聚奮進力量
《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以黨史為主線,匯編龍門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生動實踐
老區是中國革命的豐碑,是新中國的奠基石,老區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在全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當下,由龍門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編寫的《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一書的出版可謂適逢其時。通過閱讀此書,廣大黨員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在龍門的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龍門的浴血奮戰,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龍門經濟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
按照編年體和紀事體結合、以編年體為主原則進行編寫
《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是《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系列叢書中的一本,分為《概況》《紅星初照龍門縣》《抗日烽火在龍門點燃》《紅色種子在白色恐怖中生根》《解放龍門 根絕匪患》《艱苦奮斗 打下堅實發展基礎》《改革開放 老區面貌發生巨變》和《附錄》等章節。本書的編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原則。在編寫體例上,按照編年體和紀事體結合、以編年體為主的原則確定框架結構,運用點面結合的方式敘述史實,堅持人事結合、以事帶人的原則處理人與事的關系,力求做到史料與史論、歷史與現實、政治與學術的有機統一。
在編寫過程中,《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得到省、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和龍門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為保證史料嚴謹、邏輯嚴密、敘述完整,本書編寫組查閱了大量的史書、志書,如《龍門縣志》(1995年版和2011年版)》《中共龍門黨史大事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龍門縣地方史(1927-1949)》《中國共產黨龍門縣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中國共產黨永漢地區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平陵地區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隊史》《紅色印記(1981年龍門縣南昆山座談會部分老同志回憶錄)》等。此外,還參考了《龍門縣革命老區掠影——紅色記憶 滄桑巨變》《龍門縣革命老區基本情況匯編》《龍門縣革命活動遺址及紀念建筑物資料匯編》《龍門縣老區建設調查報告》《爺爺奶奶的戰斗故事》等,以及龍門縣統計、交通、文化等部門的文件資料,確保資料來源的權威性和全面性,做到融文獻性、學術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于一體。
挖掘本土紅色教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一書每個章節雖然各有側重,但彼此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貫穿著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主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斗爭,開創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在龍門的生動寫照。
紅四師途經龍門縣,播撒革命火種;東江縱隊增龍博獨立大隊成立,得到龍門人民積極響應;江廈村民擊斃日軍大佐;中共江北工委統一領導江北地區武裝斗爭;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進軍龍門縣城,龍門全境解放……
1950年2月,龍門第一家公辦書店新華書店龍門支店成立;195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龍門縣支行成立;1952年12月,龍門縣衛生院成立;1958年,新中國成立后龍門縣城新建的第一條街道“新馬路”(今“東門路”)通車;1965年12月,龍門縣第一家水泥廠平陵水泥廠建成投產;1973年,龍門縣第一家自來水廠建成供水;1978年1月,龍門縣第一家氮肥廠建成投產……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時代以來,龍門革命老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水利、旅游、電力建設等取得很大成就,成為廣東省旅游強縣和全國文明縣城,老區村鎮也舊貌換新顏。如,低冚村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價值,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串聯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促進旅游業發展;上東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在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實現村集體和個人增收。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而地方史同樣是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蘊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奮斗的精神密碼,激勵廣大黨員砥礪前行、奮進新時代。《龍門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的出版發行,必將有助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黨史,上好紅色教育的“鄉土教材”,在奮進征程中傳承紅色基因,建功立業新時代。(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