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陽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
以法治力量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日前,惠陽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召開專題會議,以法治力量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推動惠陽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制定34類共100項攻堅任務
《條例》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以來,惠陽區高度重視《條例》實施工作,把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列為區委六大攻堅行動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之一,作為推動惠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針對《條例》的六十六條內容,逐條明確責任單位,推動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確保《條例》在惠陽有效實施。成立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市場監管、工程建設服務、政務服務等12個專題工作組,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環境、投資環境、法治環境、要素保障環境五大方面,制定34類共100項攻堅任務,進一步優化讓企業敢闖、敢干、敢投的制度環境。
目前,惠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實行“1+11”運作模式,實現社保、醫保、稅務26項業務“一窗通辦”,辦事窗口由原來的19個增至27個,周六延時服務事項實現全覆蓋,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推進線上服務“一網通辦”,1408項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實現1561個事項材料免提交紙質證照。與深圳龍崗區等地實現217個政務服務事項“跨城通辦”,“灣區通辦”自助服務機實現188項東莞通辦業務、176項深圳通辦業務,均可在自助終端便捷辦理,“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可辦理政務服務事項310項。
同時,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開通涉企糾紛“綠色通道”,實現訴訟服務“一窗通辦”。今年1~10月完成訴前調解成功結案1331宗,網上立案審核通過率提升至95.29%。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保障方面,落實70%以上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工業項目。暢通政銀企對接渠道,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表彰授牌大會暨銀企授信簽約儀式,共為5家企業授信300多億元。推動國企成立科創產業母基金,總規模20億元,重點投向綠色低碳、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截至目前,全區現有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17家,總量全市第三;專精特新企業276家,總量全市第二;“小巨人”企業9家,總量全市第三;高新技術企業817家,總量全市第二。
打造公平有序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座談會上,執法檢查組認真聽取了區政府關于《條例》實施情況的匯報。與會代表紛紛結合前期現場檢查《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圍繞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加強要素保障、規范行政執法、加大政策宣傳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執法部門在維護法律權威的同時,建議采用柔性執法,健全‘不罰’‘輕罰’機制。同時,提升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與服務意識,確保執法過程中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區人大代表、惠州市益群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昌明建議。
“建議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營造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鼓勵創新創業。并通過就業政策、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加大基礎設施保障等措施,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和發展機會。”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惠州市和諧居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亞洲建議。
“《條例》第三十五條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全面清理地方實施的證明事項,對依法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要逐項列明設定依據、開具單位、索要單位、辦事指南等。建議接下來區里要統一鎮街規范經營場所證明申請材料,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張明智建議。
人大代表們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只有通過法治化才能真正促進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平等有序競爭,真正打造公平、有序、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建議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行政許可、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公開執法標準和程序,推行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防止隨意執法、權力濫用。對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要探索推行服務型執法模式,依法實施柔性執法方式,規范各種執法檢查,杜絕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行為,做到“無事不擾”。要把責任擔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把企業和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心懷“如我在辦”的緊迫感,設身處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助力惠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通訊員賓善立 王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