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永湖水旱輪作實現“一地多收”
大棚水稻迎收割
大棚種植蔬菜不少見,大棚種植水稻卻不多見。在永湖鎮的一片大棚里,黃燦燦的水稻即將迎來收割。近年來,惠陽區積極推廣“蔬菜—水稻—蔬菜”水旱輪作種植模式,用補貼鼓勵有大棚等農業設施條件的地方多種一茬水稻以增加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進一步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大棚里的水稻長勢良好。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攝
水旱輪作提升耕地地力
日前,記者來到永湖鎮亞維濃生態園,只見連片大棚里滿目金黃,飽滿的稻穗墜得稻稈兒彎了腰。工人們介紹,這些大棚原來用來種蔬菜、水果,但考慮到夏季氣溫太高,病蟲害也多,有的蔬果不好管理,于是在大棚里輪作水稻。
惠陽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古幸福介紹,在惠陽推廣大棚種植水稻的幾年里,這種輪作方式給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棚往常是用來水稻育苗及冬季種菜的,但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設施和條件,鼓勵大家多種一茬水稻。”目前,平潭、良井、永湖、鎮隆都有這樣的大棚水稻,共300多畝。
古幸福介紹,廣東高溫高濕,土壤偏酸,大棚里沒有雨水沖刷,酸性物質停留在里面。同時,大棚大多采用無機肥料,累計也會加重酸化,土壤容易板結,某些物質容易富營養化。“通過種植水稻可實現水旱輪作,以春種菜、夏種稻、秋冬種菜的方式改善土壤微粒結構,提升耕地地力,高效利用土地。”
補貼獎勵、農技服務激勵農民種糧
大棚種水稻,生長期縮短,防風防雨,不容易倒伏,保障了產量。大棚內光照不夠,雖蟲害相對少了,但黑條矮縮病、紋枯病等水稻病害增加了,且棚里地塊較小,無法運用大型機械操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成本相對增加。
2021年,惠陽率先在全市出臺種糧補貼獎勵政策,對在轄區內種植水稻30畝以下的種植戶,補貼200元/畝/造;種植水稻面積30畝以上(含30畝)的,補貼400元/畝/造。
政策鼓勵只是一方面。近年來,微耕機(小型耕地機械)的廣泛使用,帶給了農戶大棚種植水稻的信心。與此同時,轄區內烘干機械化水平提高,相關企業多起來了,解決了水稻收割后的后續問題,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此外,惠陽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對大棚種植水稻的農戶,通過品種支持、篩選水稻種類、增加科技服務、對農戶現場指導等,提高農戶對大棚再利用、輪作水稻的積極性。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