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鎮隆長龍村葉興隆:心里時刻裝著群眾的“兵支書”

      原標題:

      惠陽鎮隆長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葉興隆:

      心里時刻裝著群眾的“兵支書”

        在全市1000多個村黨組織書記里,“90后”葉興隆算是年輕的,但他的基層工作經驗可不淺。2012年從部隊退伍后回到家鄉,2014年,24歲的他擔任惠陽區鎮隆鎮長龍村計生專干,2020年成長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一直以來,葉興隆對基層工作富有激情,充滿熱情,而支撐他的不是榮譽和成績,而是來自村民的認可和支持,就像他說的,“在村里隨便走到哪家,都能喝到一杯熱茶。”

      葉興隆。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提取集體公益金辦理民生實事

        長龍村地處鎮隆鎮南部,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國道205穿村而過。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托優越地理位置,長龍村成為先富起來的“工業村”,轄區目前有160多家企業。靠著出租廠房等物業,村集體和大部分村民小組的經濟收入都比較可觀: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約120萬元;12個村民小組中,有3個年收入超過100萬元,4個年收入在30萬至100萬元之間。

        但是,部分村民小組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有“等、靠、要”的思想,還存在將集體經濟收入“吃光”“分光”等現象,“造血”能力不足。如何讓村民持續共享發展成果?這是葉興隆成為村里“領頭雁”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葉興隆想到了集體公積公益金制度。“2018年村里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時,就已把這項制度寫入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明確村組集體經濟收益應先提取一定比例公益金再進行其他分配。”葉興隆說,但因為各種原因,這項制度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為此,葉興隆組織召開了多場討論,聽取各方意見,最終明確提取的公益金仍留在各村民小組集體賬戶,但公益金的分配項目和使用比例必須由村黨組織及村民小組共同研究審議,確保集體公益金的提取使用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我們這個黨群活動室就是用公益金建起來的。”長龍村板坑村民小組組長葉偉軍介紹,有了這個活動室,村民小組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群眾也可以到這里開展休閑文娛活動,“有了公益金,我們可以逐步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

        葉興隆介紹,集體公益金主要用于村內公共設施、民生福利、鄉風文明等普惠領域,如村民小組黨群活動室、村道、文體公園、衛生站、便民停車場等民生設施的修繕提升,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用好資源打造美麗宜居宜業長龍

        長龍村不僅有工業廠房,還是鎮隆荔枝的主產區之一。“全村荔枝種植面積約4000畝,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荔枝。”葉興隆說,村里在做好荔枝種植、管理、銷售等相關服務的同時,還結合實際打造了荔枝公園,既助力荔枝產業發展,也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環境。

        沿著荔枝公園人行道徐徐而上,目之所及都是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荔枝樹,樹下因地制宜放置了一些休閑桌椅。“公園占地60多畝,有600多棵荔枝樹,樹齡大多在40年左右,以桂味和糯米糍為主。”葉興隆說,從荔枝公園再往里走,就是田螺墩水庫和白云嶂,接下來計劃打造環水庫綠道,串點成線,推動綠美鄉村建設。

        “荔枝公園建好之后,我每天早上都會去那里做做運動,很舒服。”村民黃玉娣說,“這幾年村里環境越來越靚,村干部們出了不少力,確實辦了實事。”

        除了荔枝公園,近年來長龍村還推進國道205沿線整改、惠深高速公路出入口農房風貌提升、“四小園”、污水管網等一批民生實事落地,讓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村民辦實事,正是葉興隆10年前選擇回村工作的初心。當時24歲的他還未結婚,去做計生工作時感覺“好尷尬”,但他并沒有退縮,堅持認真做好服務。后來,他又接手了民政服務工作,經常為困難群眾跑腿辦事,慢慢得到了村民的認可,甚至村民家里有矛盾糾紛也找他調解。

        10年來,村里的每個角落葉興隆都跑遍了,大事小情他也了然于胸。“了解越多,就越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葉興隆說,接下來將進一步盤活山林資源,幫助村民增收,同時推動老舊廠房改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宜業長龍。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 通訊員惠市組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