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原惠陽縣委書記謝鶴籌之子謝揚回憶父親往事
踐行初心使命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紀念
“父親曾參與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創建,以秘書長身份陪同葉挺視察隊伍,之后參與了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將多批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安全轉移。”年過花甲的謝揚,精神矍鑠,他是曾任惠陽縣委書記謝鶴籌的兒子。
謝揚說,忠誠和執著是父親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革命事業危急關頭,父親態度堅定,情緒樂觀,從未對革命事業產生過動搖,能在困難中看見光明、看見前途,一直對黨和革命事業表現出堅定和忠誠。作為革命者的后代,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歷程,更加能體會到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做好本職工作,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與組建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2023年,在東江縱隊成立80周年前夕,謝揚等多名東江縱隊后人子弟共32人,參加了一場名為“重走父輩路”的8天參觀活動,先后到深圳、惠州和東莞等地,參觀白石龍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水源世居、東湖旅店、東江縱隊紀念館等。
謝揚抵達惠州時,抽空接受了采訪,講述了他父親謝鶴籌涉及惠州的重要經歷和往事。謝鶴籌原名謝倫恩,出生于1908年,廣西人。早期在廣西接受進步思想熏陶,投身學生運動,并在家鄉同正縣協助建立“同正青年劇社”,向人民群眾傳播革命真理。同時還創辦平民夜校,組織農會,開展農民運動。經過革命斗爭的嚴峻考驗,他于192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1月,因叛徒出賣,謝鶴籌不幸被捕入獄,在威逼利誘、嚴刑逼供之下,他立場堅定,無畏死亡威脅,堅守了黨的機密。
出獄后在組織的安排下,謝鶴籌到香港領導地下組織工作。1938年10月12日,日軍從大亞灣登陸,繼而入侵廣東全境。在日軍登陸次日,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香港市委組織部長周伯明、香港區委書記謝鶴籌、香港海員工委書記曾生等開會,討論組建抗日游擊隊事宜,決定由曾生、周伯明、謝鶴籌等組織一批華僑、香港工人、海員,赴惠陽坪山組建抗日武裝。
10月24日,謝鶴籌與曾生、周伯明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組成臨時工作組,率領在港的共產黨員、進步工人及青年學生等60多人分批回到惠陽坪山,隨后參與組建了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和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根據謝鶴籌的檔案記載,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后,他曾以秘書長身份陪同葉挺,了解抗日斗爭的情況。
謝揚說,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是東江縱隊的前身之一,這支隊伍堅決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是華南抗戰的中流砥柱。
協助營救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
1942年香港秘密大營救已過去80余載,這一勝利的秘密大營救被寫入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權威黨史中,被稱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奇跡”。這場持續6個多月的營救,成功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著名人士,以及國際友人共800多人。
中共前東特委開辟了九龍返回內地的東、西兩條交通線,其中東線由九龍經西貢、沙魚涌等地,進入東江游擊區。當時,謝鶴籌擔任惠陽縣委書記一職,負責組織接應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經惠陽、惠州轉老隆這一段的安全保障工作。接到特委緊急指示后,謝鶴籌立即組織縣委召開會議,進行周密的研究和部署,制定接待方案與路線,并決定由盧偉如和陳永裝扮成香港來惠州做買賣的商人,在惠州城內建立一個秘密聯絡站,進行接應工作。作為一個曾在香港工作過的黨員,謝鶴籌有充分信心完成大營救任務。茶園村的榴兆樓、嗣前新居等地方作為中轉站,先后接待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數百人,成為秘密大營救交通線上的重要接轉站。
此后,謝鶴籌調任增城縣委書記,參與組建“粵贛湘邊縱隊”,繼續開展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離開廣東,奔赴廣西梧州、玉林等地投入剿匪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開發與建設工作中,為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做了許多實事。
謝鶴籌文革時期曾遭受迫害,在徹底平反后,恢復了原工作職務,從補發的薪金中拿出5000元補交黨費,從側面反映了他對黨的熱愛和忠誠。這件事情讓謝揚至今印象深刻,謝揚說,父親很少談及過往的事情,很多是從他的個人檔案中了解到的,他一生勤勉低調、善良樸實,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黨和祖國以及終生熱愛并為之奮斗的事業。
“不辜負新時代召喚,踐行初心使命,是獻給父輩們最好的紀念。”謝揚說。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顏海資 黎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