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革命先烈黃秉光之子黃兆庭桃李滿天下
銘記先輩傳承家風 教書育人奉獻社會
清晨,年近八旬的革命先烈黃秉光的兒子黃兆庭跟老伴起床后,忙著打掃衛生、擦拭全家福相框并整理書柜里關于父親的書籍、資料……聽慣了學校鈴聲的黃兆庭,沒有搬到城市里跟兒女們同住,而是一直住在永湖鎮中心小學旁的一棟居民樓里!凹沂亲钚,國是千萬家。”作為紅色后代,黃兆庭對家風感悟至深。日前,記者跟隨惠陽區委黨史辦人員來到黃兆庭家中,隨他一同追憶崢嶸歲月。
父親犧牲時年僅26歲
黃秉光本名叫黃運祥,1920年9月出生于惠陽永湖麻溪澳頭龍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跟隨父母到福建廈門打工謀生!案赣H是個苦命的人,在他8歲那年,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祖父積勞成疾病故,祖母就帶著幾個孩子返回老家種田謀生!秉S兆庭說。
黃兆庭(右)回憶祖母和母親撫養他長大的故事。
黃秉光從小就很懂事,1931年進入本鄉燕貽學校讀書,學習勤奮,成績優良。1935年,黃秉光跟隨大哥黃秉堯到秋溪鄉周田村的騰云學校讀書。土地革命時期周田村有中共黨組織在活動,群眾思想進步,在耳濡目染中,黃秉光弟兄明白了窮苦生活的根源,堅定了革命理想。
1938年,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后,大哥黃秉堯參加了新四軍,黃秉光則加入了香港惠陽青年會回鄉救亡工作團進行宣傳活動。是年冬,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隨后幾年,黃秉光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回到家鄉開展抗日救亡宣傳,邊教書邊辦夜校,讓沒有錢上學的男女老少通過學習提高文化和思想覺悟,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黃秉光還曾奉命到護航大隊火山隊擔任部隊的文化教員。他把部隊的文化生活搞得很活躍,常為戰士們講笑話、演話劇、教戰士們唱歌。1945年春,東江縱隊第六支隊成立,黃秉光調任六支隊副官,不久,任支隊軍需。
1946年2月17日晚,東江縱隊第六支隊駐扎在海豐縣吊貢金鉤仔村,主力執行任務去了,只剩下軍需和后勤人員及少數武裝人員和當地人民群眾聯歡,歡慶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后的首個春節。國民黨一八六師突然包圍了金鉤仔村,黃秉光率領戰士們突圍。他機智地躲開敵人的瘋狂掃射沖出包圍圈時,猛然想起一批黨的機密文件還在營地里。他又冒著密集子彈沖回營地,把機密文件妥善處理好后,在掩護遭到敵人追殺的后勤人員和戰友時,不幸胸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6歲。
子承父業教書育人
黃兆庭回憶說,有關父親的事跡主要來自母親、祖母及父親戰友們的講述。長大后,他親自來到父親曾戰斗、犧牲的地方,通過走訪、翻閱當地檔案館資料后,他又進一步讀懂了父親。
“他為革命、為人民發光發熱,奉獻了短暫而偉大的一生!秉S兆庭說,“我父親很小的時候就沒了父親,我也是在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如今我兒孫滿堂,更加應該永遠銘記父輩、祖輩的奮斗和犧牲。”
成長過程中,不僅是父親、大伯、姑姑們等英勇事跡激勵著黃兆庭,從小陪伴他成長的兩位女性——祖母、母親對他也影響深刻!拔业淖婺笇⒆约旱5個子女都送上了革命道路,這對于一個農家婦女來說,是多么的勇敢和偉大。”黃兆庭哽咽著說,祖母和母親都在早年喪偶,但她們堅貞不渝,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任勞任怨操持家庭,用心地撫養后代,教育他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份信仰,一生擔當。參加工作時,黃兆庭選擇了教書育人。一方面,他想將自己所學傳道授業;另一方面,他想繼承父親當年在家鄉教書的事業。從在村小任教到鎮里教辦任職,他兢兢業業,至2005年退休,40年的工作生涯讓他桃李滿天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我們家有三風:家風、教風、學風!秉S兆庭說,老一輩教育自己的,自己又教育下一代,父輩們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以及高尚的情操,都成了他教育孩子的素材,引導后輩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愛護幼小、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黃兆庭夫妻倆對孩子幾乎不用“棍棒”教育,講道理也是輕聲輕語,利用餐前飯后時間,會跟孩子們聊家常說道理,講起爺爺、姑婆的英勇事跡。孩子們從小也聽父母管教,彼此相處非常和睦,從沒有吵架打架,一路上相互幫助提攜。
“我們老兩口,加上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以及孫輩,三代人中已有9名黨員啦!”黃兆庭笑著掰起指頭向記者自豪地介紹道。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黎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