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割咯!”夏收時節,秋長街道雙田村開啟了農忙模式,收割機在金色稻浪中來回穿梭,眨眼間就“吞沒”了一大片稻穗,吐出滿車稻谷。去年以前,這片“豐收田”還只是塊雜草叢生的撂荒耕地。
日前,記者從惠陽區農業部門獲悉,今年惠陽區多措并舉,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有效調動了惠陽農民種糧和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信心與積極性。今年內,全區將重點推進15畝以上連片可復耕的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并力爭用兩年時間,建立解決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基本消除區內可復耕撂荒耕地。
農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戶種糧。
●多方合力
免費向種植戶發放水稻良種5000多公斤
“這一片田地原本撂荒多年,復耕后現在水稻長勢多好!”望著金燦燦的稻谷顆粒歸倉,當地種糧大戶盧育靈黝黑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感慨政府的好政策。他說,以前這些撂荒耕地不僅種地基礎設施差,而且地塊小、位置分散、石頭還多,種糧難度高。
“我們積極統籌各級資金200多萬元,投入到田間基礎設施改造中,提高了農民的種糧意愿。”秋長街道辦副主任林東距說,造成當地耕地撂荒的原因,既受生產條件制約、種植效益低等客觀因素影響,也有耕地保護意識薄弱等主觀原因。對此,街道加大復耕復種宣傳力度,想方設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解決了盧育靈等村民的后顧之憂。
2021年7月,惠陽區率先在全市出臺地方性水稻補貼政策,盧育靈根據獎補標準在當年獲得了晚稻種植地方財政補貼2萬元。他每季種植的水稻種子都由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無償提供,并進行技術服務,堅定了種植信心。今年,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給轄區雙季稻種植戶免費發放有機肥料,盧育靈又再次享受到政府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紅利。
有了好政策,盧育靈種起糧來也是干勁十足,每天起早貪黑,觀察水稻生長情況,按照農技人員的指導在水稻苗期、壯稈期、分蘗期、漿果期科學施肥、加強田間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長期不懈努力,今年他的水稻畝產量達到平均水平。
今年,惠陽區大力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全區晚造水稻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稻種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免費向全區種植戶發放水稻良種5000多公斤,較去年增加2000公斤,保障今年下半年糧食穩產高產。
雙田村復耕撂荒耕地上,收割機在金色稻浪中來回穿梭。
●扶持政策
對撂荒圖斑復耕種植水稻補貼400元/畝/造
按照輕重緩急原則,今年,惠陽區將重點推進15畝以上連片可復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2023年逐步完成15畝以下可復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力爭用兩年的時間,建立解決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基本復耕惠陽區的可復耕撂荒耕地。
近年來,惠陽區有針對性地制訂撂荒耕地恢復耕種計劃措施,實施“一地一冊”,掛圖作戰,切實建立起分片巡查、包干負責、網格化管理的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巡查管理機制,確保撂荒面積只減不增。
為充分調動惠陽農民種糧和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信心與積極性,今年惠陽區延續去年的扶農惠糧政策,繼續對水稻種植進行補貼,對所有種植水稻的農戶、經營主體、代耕戶等直接補貼200元/畝/造;對種植水稻10畝以上的種植戶,補貼200元/畝/造;對撂荒圖斑復耕種植水稻的,補貼400元/畝/造。
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能手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撂荒耕地進行合理流轉,盤活撂荒耕地資源,并在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傾斜扶持,有效解決撂荒耕地“誰來耕”問題。如秋長街道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組與企業合作,引入袁隆平院士深圳創新團隊共建示范基地,在約150畝撂荒20年的農田里種上了水稻;沙田鎮探索“農業合作社+村民”,打造千畝農業公園,提升農業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有獎亦有懲。惠陽對長年撂荒的耕地在登記時進行核減,不予補貼,直至復耕復種為止。對撂荒1年以上、2年以上和動員仍不耕種等三種情形依法依規采取行政制約措施。落實“三書一函”(一份責任書、一份告知書、一份承諾書和一份提醒函),將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責任層層壓實。
●強化服務
示范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模式
“今年受氣候多變影響,病蟲害多,給水稻生產帶來很多不可控因素,我們會加大農業服務工作力度,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今年氣候多變,降雨不平衡,對農業生產帶來了較大影響。為保障全區下半年糧食生產安全,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古幸福表示,該中心會繼續做好農業技術服務,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指導農民施好肥、用好水。同時,大力扶持機械化作業、育供秧苗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示范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模式,積極發展社會化生產服務,開展生產機械化服務和全程代管服務,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
為讓“喚醒”后的撂荒耕地不再丟荒,惠陽各地積極拓展思路,推動嘗試農戶委托代耕、集體代耕、農業生產托管等模式恢復生產,合理確定承包農戶、村集體、業主的利益分配方式,拓展撂荒地復耕渠道。繼續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現水稻、甜玉米100%承保,全面提高農民抗風險能力和災后自救能力。協調聯合金融機構,加大對撂荒耕地復耕工作的金融服務支持。同時,提倡有條件的鎮(街)在實行區種糧補貼基礎上增加種糧補貼資金,全面調動農戶和糧食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
“要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讓農民復耕撂荒地有錢賺、有盼頭。”古幸福說,只有讓這些寶貴的耕地資源成為“金土地”,才能使撂荒地現象一去不復返。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許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