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部分已達到省、市年度基本績效目標,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新生兒訪視率等均達90%以上。在疫情防控預警響應上,制定疫情防控“1+N(33個)”應急處置預案,平時實行“一辦(區防控辦)+17個工作專班”聯動模式,戰時迅速轉換到區、鎮、村一體的扁平化指揮機制,切實做到以較小代價實現較好防控效果,全區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可控。這是記者7月13日從市人大代表第一小組調研惠陽區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及疫情預警響應機制建設情況的活動中了解到的。
醫療機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健全體系
組建急性傳染病類衛生應急隊伍筑牢筑實防線
近年來,惠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目前,全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15間,其中公立醫療機構15間、社會辦醫療機構335間、村衛生站150間、衛生所1間,全部村(社區)均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部分已達到省、市年度基本績效目標,其中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新生兒訪視率、早孕建冊率、產后訪視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肺結核患者管理率均達90%以上。
惠陽公共衛生應急體系逐步健全,組建了惠陽區急性傳染病類衛生應急隊伍,建成區級物資倉庫和應急裝備專用倉庫,筑牢筑實惠陽急性傳染病衛生應急防線。同時,成立區級流調溯源工作專班,組建專業流行病學調查隊伍293人,實現全區9個鎮(街)分六片區全覆蓋包干流調機制,實行三級梯隊分工,24小時應急待命。在聯防聯控上,建立惠陽區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長效動態高效的聯絡溝通、信息共享的聯防聯控機制,確保新冠肺炎疫情處置流調“三同時”工作順利開展。
在疫情防控預警響應機制建設方面,惠陽制定疫情防控“1+N(33個)”應急處置預案,健全一個時刻準備、一鍵轉換的指揮體系。平時實行“一辦(區防控辦)+17個工作專班”聯動模式,落實每日會商研判,統一調度醫療救治、核酸檢測、流調溯源三大應急隊伍,保持應急機制24小時響應。戰時迅速轉換到區、鎮、村一體的扁平化指揮機制,提級“區領導帶專班”,區委書記、區長“入群”實時部署工作,激活“報警吹哨+力量集結+合署辦公+定時例會”的戰時狀態。
惠陽疾病預防控制和檢測預警水平持續提升,共建成10間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實現基層醫療機構100%覆蓋。上線運行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信息系統,完成疫苗追溯管理全省聯網使用。同時,全區共建成7家新冠病毒PCR檢測實驗室,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覆蓋全區。
代表建議
招聘專業對口公共衛生服務人才并長期培養
市人大代表在調研中認為,新發傳染病和輸入性傳染病威脅日益加劇,惠陽區流動人口數量大、流動性強,部分重大傳染病如乙肝、肺結核等防控形勢嚴峻;蓐栴A防醫學、公共衛生、衛生檢驗與檢疫等專業人才較為缺乏,難以滿足公共衛生應急工作的需求。特別是基層單位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衛生應急人才隊伍的建設發展。
部分市人大代表反映,基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強,鎮(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對傳染病的早期辨識和篩查能力不足。醫防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醫防融合還有很大空間,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相互聯動還不夠緊密,院前急救速度與重大疫情防控需求還有差距。
市人大代表劉曉彤建議,鑒于基層醫療機構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建議選派區級醫院專業人才到基層醫療機構掛職,參與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等,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到區級醫療機構跟班學習,促使基層醫療機構整體能力、?扑、人才隊伍建設得到提升。
市人大代表方快發建議,2019年全國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約6.4人,而惠陽還不到2人,說明惠陽公共衛生人員缺口很大。建議重新審定各類衛生事業單位內部職能崗位配置,從編制上統籌優化,從機制上健全考評和落實政策,最大限度穩定人才隊伍。衛生系統培養人才需要很長時間,公共衛生人員應該穩定且專業對口,目前很多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是護理專業或其他專業,思維上有差距,專業上有距離,建議惠陽招聘專業對口的人才并進行長期培養,立足于基礎,著眼于未來。
惠陽區表示,將建立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職責清單制度,將醫療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納入對醫療機構監督執法、績效考核和醫院等級評審內容。同時,加快推進區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二期、區第二人民醫院新建項目、市第六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區中醫院遷建項目和鎮(街道)醫療機構建設,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許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