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淡水歷史文化街區:建筑限高“限色” 重塑老城品位

        日前,《惠陽區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1-2035)》(草案)(以下簡稱“《保護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根據《保護規劃》,未來惠陽區將依據不同的建筑、街巷,對淡水老街分類制定與之相匹配的保護整治措施,并嚴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體量、材質及色彩,并制定相應的控制引導要求,使之與傳統建筑風貌相協調,重塑老城品位。

      淡水老城部分建筑外立面完成改造。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許文昌 通訊員楊福儀 攝

        2014年,作為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老城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

        一直以來,惠陽區都高度重視淡水老城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2014年,淡水老街經過綜合整治,正義街、大魚街等10條老街巷完成整治,初步還原了老街傳統風貌。2021年,“加快淡水老街片區品質化改造”被寫入惠陽區政府工作報告。目前,老街改造(一期)正在實施當中,項目主要對淡水老街祖廟前街、水巷街沿街約650米進行改造,包括弱電線落地、路面硬化美化、建筑立面改造等。

        此次《保護規劃》通過評審,意味著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將更進一步。

        根據《保護規劃》,惠陽區將按照整體保護、真實還原、延續活力、有效實施為基本原則,以商貿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為基礎,在淡水老城形成“一帶三軸四片區三節點”(“一帶”:濱河休閑文化帶;“三軸”:古今交融文化商旅軸、客家民俗展示軸、名人尋蹤文旅軸;“四片區”:祖廟特色文化區、傳統商貿區、客家居民區、客家人文區;“三節點”:文教服務節點、歷史商貿節點、祖廟特色節點)的空間結構,規劃定位淡水老城成為東江流域傳統商貿文化、紅色文化和客家創意展示基地,灣東4A級文旅景區新地標。

        《保護規劃》提出,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街頭空地、閑置地以及庭院增加綠化進行“見縫插綠”,通過拆除危房和違法建筑增加廣場綠地,并適當增設文化小品和休閑設施,提升街區環境品質。將嚴格參照相關法規及規劃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設活動進行控制,依據不同的建筑、街巷,分類制定與之相匹配的保護整治措施。同時,嚴格控制建筑高度、體量、材質及色彩,并制定相應的控制引導要求,使之與傳統建筑風貌相協調,融合古今風貌環境。

        知多點

        淡水歷史文化街區

        作為曾經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業集鎮之一,淡水歷史文化街區保留有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街巷和建筑群等。街區南起崇雅路,北至東門街,西起淡水河,東至白云五路,總面積約227.7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約41.2公頃。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5處、區級3處,現存歷史建筑102棟、傳統商業街道和生活巷道72條,至今仍較好保持著原有肌理和街巷格局,較集中體現了惠陽區歷史風貌。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許文昌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