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隆‘四大半圍’是惠陽早期農民運動中心,大家可以了解到‘四大半圍’的主要革命歷史及不同時期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還可以學習到羅俊、黃卓如等革命前輩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在惠陽區首批10個黨員教育基地之一——中共惠紫河博地委舊址,講解員向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講解紅色革命史,每天絡繹不絕的人流,這里成為了惠陽黨史學習教育熱門目的地。
鎮隆“四大半圍”位于惠州西南面25公里的鎮隆馬鞍山麓,大革命時期屬惠陽縣第九區,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就是惠州八屬(惠陽、博羅、河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新豐)農民運動的中心,惠陽蘇維埃政府所在地,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機關乃至整個東江流域武裝割據的指揮中心。它由高田、新村、崗頭、陂塘角四個圍村和朱屋瑛村幾戶人家所組成,故史稱“四大半圍”。
“四大半圍”是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惠陽乃至惠州地區的革命運動的中心,先后成立了中共惠紫河博地委、中共惠陽縣委、惠陽縣蘇維埃政府,為領導惠陽乃至紫金、河源和博羅開展工農運動和土地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孕育了惲代英、羅俊、黃卓如等革命者,涌現了余子光、溫毓明、吳節儒等革命烈士。
在中共惠紫河博地委舊址,外圍可見到石碑上刻著惲代英的《獄中詩》和鄭懷昌的《告別詩》,歷史人物墻是藍璇坤、楊石魂、林道文、黃居仁等在“四大半圍”活躍的著名共產黨人。在宣誓廣場,黨員可以重溫入黨誓詞,隨后在革命烈士墻對在戰斗中犧牲的鎮隆42名革命烈士進行緬懷。
鎮隆鎮在這里興建了黨員教育中心,內部共分為四個展區,第一展區大革命時期分為四大部分:“五四薪火”、“赤土赤旗”、“農運農會”、“策應東征”;第二展區土地革命時期分為三大部分:“反蔣討逆”、“白色恐怖”、“隱蔽蟄伏”;第三展區抗日戰爭時期分為三大部分:“日寇南侵”、“戮力同心”、“抗敵御侮”;第四展區解放戰爭時期分為三大部分:“浴火重生”、“曙光在前”、“不朽豐碑”。
鎮隆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鎮隆鎮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大力加強革命遺址保護,把黨史遺址保護利用和開展紅色旅游結合起來,打造鎮隆鎮黨員教育中心,建設兩層總面積約550平方米,將以紅色文化為展示核心,同時展示“四大半圍”相關的惠州及廣東地區的革命歷史,充分運用黨史資源促進革命老區建設,進一步提高紅色旅游質量和水平,讓革命精神得到更好傳承和發揚。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張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