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寶口鎮以茶為媒串聯特色旅游路線

      原標題:

      寶口鎮培育茶樹種植、茶葉加工、茶文化和茶旅游三產融合發展新格局

        以茶為媒串聯特色旅游路線

        2024年,惠東縣入選國家“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根據前期申報的實施方案,惠東縣圍繞“四個創新機制”謀劃了10宗支撐項目,主要集中在白盆珠鎮和寶口鎮。其中,圍繞西枝江源紅色文旅融合建設項目和西枝江源特色產業建設項目,寶口鎮進一步細化制定了“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建設項目庫。

      在聯和村的茶文化宣傳陣地項目主體建筑基本完工。

        從項目庫來看,寶口鎮一方面建設“一核三點”,一方面整治提升塘南村整體風貌,以推進“五好兩宜”和美鄉村建設。其中,寶口鎮依托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以具有悠久種茶歷史的聯和村為據點,打造鎮域茶文化宣傳陣地,助力茶產業實現茶園提質、茶業增效、茶農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創品牌全鎮茶產業協同發展

        據介紹,寶口鎮聯和村村民歷代以種產茶葉為主要謀生方式。本世紀初期,聯和村南坑村民小組村民整修了茶園,開始找回老茶樹、引種新的茶葉品種,2015年“寶溪口”品牌獲評“廣東省十大名茶”,2023年“火燒窯”客家茶制作技藝被列入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寶口鎮委、鎮政府的引導扶持下,聯和茶葉生產逐步走上正軌,通過成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現已帶動全村種植超35戶,總種植面積達到1900多畝,這便是寶口鎮發展茶文化產業的成功試點經驗。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寶口鎮黨員干部在全鎮范圍開展走訪調研、座談交流,梳理寶口鎮茶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瓶頸。發現該鎮茶產業規模小,多以家庭作坊式簡單加工為主,結構單一,缺乏產、制、銷鏈條,經濟效益差。部分茶企品牌意識不強,炒茶手法繁雜,茶葉品牌多、亂、散,包裝參差不齊,茶農品牌意識淡薄。同時,缺乏茶葉深加工龍頭企業,未能制定一套生產規范標準。

        為解決上述產業發展瓶頸,在市、縣、鎮各單位的大力推動下,寶口鎮創立“寶口和茶”品牌逐步聯合全鎮茶產業協同發展,并成立村辦企業專門運營(惠東縣聯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近年來,寶口鎮政府主動爭取各級資金、政策支持,先后投資約550萬元,在聯和村建立茶文化宣傳陣地。推動組織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和加工廠,構建茶葉收購、加工、展銷為一體運營模式,規范生產流程,提高效能,進一步打響寶口鎮茶葉品牌。

        茶文化宣傳陣地項目雛形初露

        走進寶口鎮聯和村,一棟嶄新的連廊建筑已完成主體框架結構施工。“我們在建筑外觀設計和茶葉包裝設計上都注入了巧思,從正面的角度看建筑主體是一個‘和’字,而包裝則是融合了寶口鎮各村的特色元素。”寶口鎮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茶文化宣傳陣地項目已完成茶場廠房加工區、茶葉展示廳、玻璃連廊、門樓所有結構施工。工人們正搶抓工期,進行內部各功能室的墻體砌筑作業。

        據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有600多平方米,里面設有加工區、展銷區。“加工區主要以加工綠茶、紅茶兩大茶類為主,展銷區則將結合研學方面等內容。二樓將建設直播間。”寶口鎮有關負責人說。

        建成后,既可為附近茶農提供茶葉分揀和一體化加工服務,還可以利用茶葉深加工,延伸茶產業鏈條,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吸引周邊村民就近就業,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除了建設茶文化宣傳陣地項目外,寶口鎮政府還聘請專業鄉村規劃設計人員,依托聯和村原有的茶園種植資源,拓展茶旅產業,建設火燒窯茶體驗中心和茶山景觀棧道,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等。進一步豐富生態旅游新業態,建設星空生態民宿,建設自然駁岸、魚鱗壩等。

        “我們計劃以鎮茶文化產業為突破點,串聯起全鎮各村居特色旅游路線,推動森林康養、特色民宿建立,培育出茶樹種植規模化、茶葉加工制作精細化、茶文化和茶旅游產業化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格局。”寶口鎮有關負責人說。

        一核三點

        以塘南村為核心

        ●建設紅色文化展覽中心、紅色生態公園,打造城鎮名片;

        以聯和村為據點

        ●建設寶口聯合康養生態露營基地、建設聯和南坑茶產業文化陣地、建設生態碧道,打造產業標桿;

        以大圍村為據點

        ●建設生態碧道、建設寶口鎮大圍合水壩公園、推進紅色舊址周邊環境整治,打造文化陣地;

        以新化村為據點

        ●推進崇吉樓、永吉樓等紅色舊址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打造紅色遺址。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特約通訊員鐘裕鴻 通訊員徐鴻韜

      編輯:鄭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