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轉化為“資產”!惠東紅樹林變“金樹林”

      原標題:

      保護修復生態 紅樹林變“金樹林”

      惠東持續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推進全國首筆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落地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惠環宣

        秋日里的好招樓濕地公園,湖水碧波蕩漾,鷺鳥振翅翱翔;綿延的海岸線上,連片種植的紅樹林已有一米多高,不少游客迎著徐徐海風在此觀鳥游憩,好不愜意……在這里,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的雛形已呼之欲出,一個集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生態旅游、濕地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濕地公園即將在這里全新亮相。

        近十多年來,惠東縣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累計投入近3億元,在考洲洋、范和港、平海內港等周邊海域先后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項目12個,共完成新營造紅樹林近9000畝,修復現有紅樹林約2000畝。如今,考洲洋及周邊海域開展的環境整治和紅樹林營造修復工作有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林中有塘,塘中有魚”的景象在沿海灘涂上隨處可見。在保護修復的基礎上,該縣不斷推進濱海旅游經濟發展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在省內率先榮獲國家和省級造林獎勵,并成功開啟全國碳匯開發權交易先河,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機制,讓紅樹林變成“金樹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樣板。

        保護修復

        近年新營造紅樹林9000畝

        每到傍晚,位于惠東縣稔山鎮的范和港大埔屯逐漸熱鬧起來——退潮后的灘涂,留下了一些密密的洞穴,不時可見跳跳魚和小螃蟹進進出出,外出覓食的鷺鳥在紅樹林間盤旋;起起伏伏的紅樹林像一條綠色的項鏈,裝飾著沿海的灘涂。

        “2020年初,在省海岸帶生態修復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我們對這里岸線的紅樹林進行修復,改造長度達5.9公里。”惠東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和礦產管理股股長吳劍平介紹,在隨后約一年半時間里,大埔屯海域營造紅樹林面積達1529畝。生態環境得到修復改善后,為珍稀瀕危水禽提供了重要棲息地,也為魚、蝦、蟹、貝類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場所。

        據統計,惠東縣海岸線長214.324公里,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沿海灘涂面積26.67平方公里,曾是粵東海區紅樹林的主要分布區。“但客觀來說,惠東紅樹林的自然稟賦在全省來說并不是最好的,由于過往圍海造田、圍塘養殖以及城鎮發展建設,這里的紅樹林面積甚至一度銳減明顯。”吳劍平說。

        盡管如此,惠東并未放棄努力。

        從2013年起,惠東通過“營造項目+掙取獎勵”,推動紅樹林營造修復與管護運營齊發力。2013年到2021年,惠東利用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資金逐年在考洲洋、范和港、平海內港等近岸海域完成近9000畝本土紅樹林種植任務,其中考洲洋現有紅樹林6600余畝,紅樹林濕地已達萬畝連片規模,并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來,惠東縣新營造的2052畝紅樹林獲得國家和省級紅樹林營造成果核驗,共獲得1026畝國家、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惠州成為廣東省首個獲得國家和省級造林獎勵指標的地市,各項成績綜合排名全省第一。

        “這1026畝建設用地獎勵指標主要用于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效保障了惠東縣糧油儲備中心庫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實施!眳莿ζ秸f,至此,惠東縣逐步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紅利”,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也開始全面提速。

        創新探索

        打造生態修復和養殖耦合共存新模式

        “退塘還林”“禁養封育”,過去這些傳統簡單粗放的模式雖然保護了紅樹林,卻對當地漁民權益和生計有損,不利于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者應當如何平衡?這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惠東縣自然資源局逐步探索出“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模式”。這種模式在兼顧維持全部或部分紅樹林群落結構和生態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鼓勵或支持開展合理的水產養殖。該模式摒棄了過去經濟效益優先的生態破壞性開發方式,并結合考洲洋地區水產養殖品牌特色,建立一套“紅樹林種植+生態養殖”的全新模式,實現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與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

        目前,惠東在考洲洋選取了具備一定養殖條件的池塘所在地作為新模式的試驗基地,在池塘內堤壩周圍種植紅樹林幼苗約70畝,預留開展養殖活動的水域面積約40畝。示范基地在滿足紅樹植物生長條件下,經由小規模改造即可進行養殖生物的投放,同時便于后期養殖活動的開展和管理。

        “在此過程中,我們按照因地制宜、盡量減少工程改造量、減少對原有地形地貌改變的原則,結合池塘本底環境特征和擬構建的養殖模式對池塘進行適度改造!眳莿ζ秸f,根據水體流動、潮溝特征、紅樹種植島、池塘塘堤、考洲洋特色養殖品種等特征,在考洲洋引入了金鯧、白花斑、蝦蟹等投餌性生物,以及“赤岸蠔”相關養殖品種等濾食性貝類和彈涂魚、泥蟲等非投餌型的生物養殖,并選取不同的養殖方式進行養殖,包括浮式小網箱或圍網養殖、插樁吊養、底播增養殖等養殖方式,構建環境友好的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

        “在這種耦合模式下,我們將同時進行紅樹林生態養殖產品的有機品牌認證,打造‘紅樹林+生態養殖’特色品牌!眳莿ζ秸f,在品牌的加持下,將有力提升當地養殖業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建設大灣區“綠色藍灣”。

        生態變現

        開創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先河

        守住綠水青山,造就“金山銀山”。在保護修復的基礎上,惠東開始大膽探索,推動紅樹林碳匯由“資源”轉化為“資產”,打造通過紅樹林碳匯開發交易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的惠東路徑。

        7月26日,惠東縣10年期紅樹林碳匯開發權成功出讓,由廣東能源集團節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萬元競得,標志著全國首宗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落地惠東。該交易開創了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的先河,為廣東乃至全國紅樹林碳匯權益價值實現提供了先行先試范例。

        “為推動紅樹林碳匯交易在惠東落地,前期我們對國內外碳匯交易形勢進行了認真分析研判,選定適合惠東縣紅樹林特點的交易模式和路徑,并篩選了符合條件的紅樹林造林項目,積極對接洽談需求企業!眳莿ζ秸f,隨著條件逐漸成熟,該縣還組織專家充分論證,核算全縣紅樹林碳匯開發潛力。

        據悉,此次公開交易選取了紅樹林造林碳匯項目,包括考洲洋鹽洲島周邊海域紅樹林種植項目、平海內港及范和港大埔屯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范和港大埔屯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以及惠東縣考洲洋重點海灣整治項目共4個項目,面積共204.85公頃。10年出讓期為2022年8月1日至2032年7月31日,可固定約4.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創下當前國內總量最大、數額最高的紅樹林碳匯交易紀錄。

        “此次交易所獲收益將全部用于惠東縣造林區域紅樹林的修復和管護!眳莿ζ秸f,通過這種方式,惠東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碳匯經濟的雙向“增值反哺”,促成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惠東不斷深化紅樹林保護、碳匯交易與當地村民的利益聯結,積極謀劃“紅樹林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旅游+濕地文化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通過大力推進好招樓濕地公園、鹽洲島海洋濕地公園建設,串聯鹽洲島、赤岸村、紅樹林等點位,成功打造“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打通“兩山”轉化的全民參與路徑,讓村民吃上“旅游飯”,多元打通“點綠成金、生態變現”的可持續發展快車道。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