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成立三周年的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以文旅之名打造山區門戶 以生態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從惠城區沿惠州大道駛入惠東縣環城北路,到惠東中學往北進入省道356線,繼續往北走,就到了九龍峰旅游區。遠處高聳的九龍峰,據傳由九條龍盤踞此地而成,其山鐘靈毓秀、風光綺麗,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
從空中俯瞰九龍峰,緊靠縣城平山,據守北部山區門戶,為惠東縣幾何中心。3年前,九龍峰旅游區因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和凸顯的交通優勢,成立旅游區。3年過去了,九龍峰文旅之名,走出了惠東,走向了珠三角,邁向全國。生態農業基礎穩固,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同時,經過周密的思考、全方位調研和規劃,2022年《惠東縣九龍峰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正式出臺,全面確定了該旅游區空間發展定位、產業布局、人文開發等內容。
根據規劃,九龍峰旅游區將構建以科教為主導,以文旅和生態農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體系,構建“消費體驗+”“知識信息+”“生態休閑+”等產業高地,推動九龍峰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為惠東縣經濟騰飛插上強有力的翅膀。
大南山風光秀麗。
項目
推動大南山旅游綜合體項目動工建設
近年來,惠東縣城擴容提質取得明顯成效。九龍峰旅游區成立于2020年1月16日,與縣城西面的白花鎮形成了惠東縣城的“東西兩翼”,給縣城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大縣城格局初顯。
為將九龍峰旅游區打造成為惠東“一城兩翼”(東翼)重要空間節點,區黨工委、管委會高起點編制了《惠東縣九龍峰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九龍峰旅游區整體空間發展思路。
規劃提出,九龍峰旅游區總體定位為“灣區智庫·人文勝境”,打造“人才智庫”“人文勝境”“美好生活”三位一體的創新發展平臺。同時,規劃還提出自西向東形成傳統文化小鎮、人才賦能中心、行政中心組團、增光服務組團四大主要功能組團。建立兩橫兩縱主路網道路體系,并以譚公祖廟為核心節點,打造南北軸線景觀視線廊道。
田坑古城內,經過修葺后的古城最大限度還原了本來的面貌,古香古色。三三兩兩的游客漫步在古城的石頭步道上,感受著歷史的余溫和滄桑。作為大南山旅游綜合體一部分的田坑古城未來將成為九龍峰旅游區重要的旅游地標。
據九龍峰旅游區黨工委書記劉冠軍介紹,九龍峰全力推動惠東縣大南山旅游綜合體項目動工建設,加快推進南山溪谷蒸餾所(威士忌酒廠)、鵬利隆生態園、水都旅游度假村五星級酒店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九龍峰旅游區高質量發展。接下來,九龍峰旅游區將協調整合片區資源,堅持“一片區一特色”,將九龍峰地區劃分為五大片區,統籌推動片區協調發展,增強造血功能,增強鄉村振興動能。
文旅
依托大南山等發展文化旅游體育產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打響九龍峰旅游區文化歷史品牌,助推鄉村振興,日前,九龍峰旅游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鳳崗村舉辦主題為“會元故里探真跡,金榜題名折桂枝”的第一屆會元主題文化惠民活動。
文化是九龍峰旅游區主要的名片,除了歷史文化,九龍峰的宗教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因此而生的文旅產業成為九龍峰旅游區發展的根本。
空山新雨后,大南山上的云山霧海,成為惠東自然風景的名片之一,是惠州乃至珠三角居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除了山上風光綺麗,文化積淀深厚豐富之外,大南山腳下角峰畬族村的梯田同樣聞名遐邇。
金秋十月,正是稻田金黃的時候,或許你不曾見過稻城亞丁那層巒疊翠般的黃金梯田,但身處惠州的你,身邊就有這么一片唯美風光,那就是角峰畬族村的梯田。九龍峰旅游區成立后,為了吸引游客、提升旅游體驗,充分發掘角峰畬族村旅游資源的價值,該區實施長坑村角峰村登山道和觀景臺建設項目。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含道路、登山路、長廊、觀景臺、波形護欄和排水溝,并于2022年11月完成項目建設。
如今,村里煥然一新,角峰畬族村旅游資源的價值等方面已形成規模效益,不斷吸引周邊城市人員前往角峰畬族村欣賞當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接下來,九龍峰將依托大南山、田坑古村落等豐富的生態和文化資源,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重點發展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科教創新產業、現代農業等,堅持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齊頭并進,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民生
打造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
鄉村要發展,產業要先行。沿著蜿蜒的村道,來到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星合村,這里有大片的秋葵種植地,形似朝天椒的秋葵青翠欲滴,朵朵淡黃色的秋葵花招人喜愛。近年來,星合村成功申報省級“一村一品”秋葵項目,激活了土地效能,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清晨,星合村村民黃建偉和往常一樣來到地里,摘自家種的秋葵。這片秋葵地,正是他成功申報“一村一品”秋葵項目的種植地。“水肥一體化設施裝好以后,不用人工澆肥,還節水節肥。”他說。目前,黃建偉種植的秋葵有200多畝地,實行土地輪作模式,以露天種植為主,一年畝產量達3500~4000公斤。
星合村的“一村一品”項目只是旅游區產業發展的縮影。九龍峰旅游區農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村一品”項目對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及鄉村振興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九龍峰旅游區共打造了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涉及的項目有茶葉、茨菰、秋葵和荔枝加工等。旅游區相關工作人員也一直和農戶保持溝通聯系,通過多種方式指導“一村一品”項目建設。
據了解,自九龍峰旅游區成立以來,該區黨工委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的工作理念,積極尋求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
此前,九龍峰在全縣范圍內成立了首個鎮級鄉村振興辦公室,建立完善高效、強有力的鄉村振興組織架構,并由黨群副書記親自抓鄉村振興工作,層層壓緊壓實村、組責任,以村黨組織為戰斗堡壘,村黨組織書記為“領頭雁”,村民小組為“生產隊長”,讓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唱主角”,切實提升了鄉村振興引領力,全力以赴打好鄉村振興“特色戰”,開拓九龍峰發展新局面。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道路的更新改造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日前,九龍峰旅游區正在對龍峰祖廟進出道路(Y929鄉道)共2.55公里的風貌品質進行整體提升,包括鋪設瀝青、完善道路標志標線及重要路口的交通組織,打造道路入口空間形象節點、景區停車場服務節點,對沿線綠化、四小園及庭院空間進行整治提升等。
“2023年我們通過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和自籌,投資1200萬建設總長約3.56千米的鳳崗村至星合村農業產業園區道路;投入60萬,對聯新村小塘村小組長500米寬6米道路實施硬底化。”九龍峰旅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旅游區還計劃投入約50萬元,將位于大塘頭村小組、老屋村小組三段路長1公里寬3.5米的道路實施硬底化。如今,九龍峰煥然一新的鄉村公路,一改過去泥濘小路面貌,既提升鄉村顏值,改善周邊居民出行條件,也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同時,為滿足村民的文娛活動需求,2022年12月,九龍峰旅游區通過各級工作經費支持及平江村委自籌,投入14萬元將平江村古榕樹公園升級改造為平江黨建公園,包括增設大理石長凳、仿古長凳、黨建景觀小品,修繕主干道路、增設垃圾桶,古榕樹下鋪設透水磚、道路硬底化等。
“現在村里建起了小公園,我們飯后都可以過來散步、話家常,多了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當地村民陳阿姨說,公園依江而建,沿江岸筑起護欄,園內的綠化帶里鋪上了草皮,古榕樹邊的大理石凳點綴其中,讓人心曠神怡。同時,公園自然人文景觀與黨建元素深度融合,打造集黨建宣傳和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幸福公園,為村民提供生態優美的生活環境。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藍斐菲 蔡偉健 通訊員楊款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