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惠東漁歌香港國際音樂節獲獎 分獲二三名

      原標題

      兩首惠東漁歌香港國際音樂節獲獎
      平海漁歌藝術團創作的《白絲絲》《最美的傳唱》分獲二三名

        日前,香港國際音樂節獲獎作品揭曉,由惠東縣平海漁歌藝術團創作的《白絲絲》《最美的傳唱》榜上有名,分別獲得第二、第三名。據了解,受疫情影響,今年香港國際音樂節比賽在線上進行。在惠東政府的支持下,平海漁歌藝術團克服多種困難,完成了歌曲的彩排和錄制。在評獎環節,上述兩首惠東漁歌在初賽中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闖進總決賽,并得到評委的認可。

        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其中以惠東漁歌最為著名。近年來,惠東縣全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成立了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等工作。接下來,惠東縣將規劃繼續申報一批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加快完善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建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系統、發布平臺等。

      平海漁歌藝術團創作的《白絲絲》《最美的傳唱》分獲二三名。

        《白絲絲》曾代表廣東參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白絲絲,白絲絲,白絲絲,白絲絲,我叫阿哥免相思……”日前,平海漁歌藝術團6名成員錄制的當地原生態漁歌《白絲絲》在香港國際音樂節線上總決賽中展示,旋律優美、歌聲悠揚,宛如天籟。“好聽!”現場評委由衷地贊嘆道。

        據介紹,《白絲絲》由畢踐新作曲,由平海漁歌藝術團成員趙興祥和李福泰作詞,采用原生態惠東漁歌《五更嘆》的曲調,加入現代音樂元素,主要反映漁村漁家女美麗、勤勞、善樸和向往自由戀愛等。此前,《白絲絲》曾代表廣東參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并獲得嶺南新音樂金獎、全國金獎,并榮獲廣東省第八屆和惠州市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擔綱《白絲絲》主唱的是惠州歌劇院獨唱演員、惠東漁歌傳承人、國家二級演員張喜英以及鐘婧、陳燕美、劉蕓愷、周曉婷和周貴玲等6名平海漁歌藝術團成員。

        另一首由平山一小學生演唱的《最美的傳唱》則斬獲合唱團小學組第三名。該作品由平海漁歌藝術團秘書長向春宇作詞,平山一小教師、平海漁歌藝術團骨干吳春媚組織排練,此前曾參加粵港澳大灣區首次中小學生音樂節展演,獲得較高評價。

        據惠東縣平海漁歌藝術團副團長向文慧介紹,香港國際音樂節是一個融古典、流行、現代、中西及各類型音樂文化活動的大型音樂盛事,于2013年首次舉辦。音樂節通過舉辦音樂營、游學團、比賽、音樂會、大師班、座談會及研究會等不同類型的活動,吸引了海內外的音樂才俊匯集香港。在短短數年間,活動參與人數由第二屆的12000人次增長至第六屆的近90000人次,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及地區參與。本屆比賽涵蓋了鋼琴、弦樂、管樂、民樂、打擊樂、聲樂等項目,比賽有獨奏、重奏、小組、樂團等多種形式。

      原生態漁歌《白絲絲》。(視頻截圖)

        惠東漁歌多次斬獲大舞臺獎項

        平海漁歌藝術團的前身是平海漁歌隊,這支隊伍從2004年開始創編了10多首經典漁歌作品,包括《我的家鄉好風光》《一對龍蝦藏礁洲》《漁家世代向海洋》《白絲絲》《漁家樂》《千年漁歌唱不停》《漁歌情》《疍家組歌》等。這些漁歌曲目先后3次參加全國漁歌大賽榮獲一金一銀二銅,3次參加廣東省民歌比賽榮獲三金三銀。其中,《我的家鄉好風光》被選送參加2005年廣東省文化廳舉辦的“第三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比賽榮獲銀獎;接著參加省文化廳主辦的網絡歌曲展演,網上得票28萬,榮獲最佳人氣獎;參加世界華人藝術節廣州總決賽榮獲金獎。

        2007年,《一對龍蝦藏礁洲》和《鐘城謠》漁歌登上中央電視臺民歌世界欄目展演。之后,惠東漁歌唱響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文博會、香港會展中心、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國家著名音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專程來聽漁歌,為“一帶一路”世界各國記者采訪團演唱漁歌。

      《最美的傳唱》表演現場。

        加快完善非遺數字化建設

        惠東漁歌是惠東縣唯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過多年的保護、挖掘和發展,最終“亮嗓”國際大舞臺并取得不俗成績。

        近年來,惠東縣全力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建立了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收集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檔案;設立惠東漁歌工作室、惠東漁歌傳承基地;成立惠東漁歌、客家山歌業余學校,培養惠東漁歌、客家山歌傳承人;錄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原始音像資料;舉辦惠東漁歌專場演出;承辦廣東省漁歌精英賽暨全國漁歌邀請賽等,推動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惠東縣將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長期保護規劃。同時,加快完善非遺數字化建設,建立特色的非遺數字化保護系統、發布平臺等,豐富、充實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此外,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力度,構建數字化非遺保護、利用和管理新的網絡平臺。

        惠東還篩選部分非遺項目制作成慕課在網絡上進行展播,以提高該縣非遺項目的影響力。此外,加大人才培養,繼續推進非遺的長效保護和活態傳承,開展富有時代性的民間文化藝術創作、演出、比賽等活動。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葉衍達

        數看惠東非遺

        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惠東漁歌

        省級非遺項目6個:九龍峰祖廟廟會、鳳舞、舞鯉魚、吉隆元宵舞龍、西來古剎祈福、惠東蓋子獅

        市級非遺項目10個:梁化藍氏集藝館斗牛獅、稔山長排蓋子獅、鐵涌蓋子獅、鐵涌粘米山歌等

        縣級非遺項目41個:高潭明姜、軍聲、平海楹聯、惠東客家山歌、龍形拳、譚公傳說等,內容包括民間音樂、制作技藝、民俗等項目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人、省級4人、市級10人、縣級71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