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熟水旱輪作”試驗成功 惠東馬鈴薯實收測產喜人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湯倩)記者昨日從市農科所了解到,該所正在開展的“冬種馬鈴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技術試驗示范”項目,經過馬鈴薯實收測產后表明,在干旱、寒潮等多重災害天氣影響下產量喜人,畝產5457.44斤。

        

      農戶在采收馬鈴薯。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湯倩 攝

        揭膜、挖薯、裝袋、稱重……近日,在惠東縣稔山鎮太和村的試驗示范基地上,市農科所技術人員開展馬鈴薯實收測產活動。據技術人員介紹,冬種馬鈴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輪作技術,一是充分利用季節變換時不同的光、熱、水等資源,滿足不同作物相應的生長需求;二是有效緩解田地連作障礙,改善土壤環境,減輕病蟲害發生;三是調整農戶多年來形成的單一作物種植習慣,優化糧食、蔬菜供應結構,促進糧食和蔬菜的可持續發展。

      農戶在采收馬鈴薯。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湯倩 攝

        冬種馬鈴薯看惠州,惠州馬鈴薯看惠東,惠東是國內反季節種植馬鈴薯的重要產區。此前形成的“稻—稻—薯”水旱輪作特定種植模式,曾被視作惠東馬鈴薯種植的一大亮點。這種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獲后種植晚稻,晚稻采收后冬種馬鈴薯,提高當地農田利用率。經過多年實踐,生產成本高、效益低下、三級作物茬口銜接不暢、土壤水體污染等缺陷漸顯。

        2020年,“惠東馬鈴薯”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并獲頒“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同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惠東縣馬鈴薯產業園”入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范疇。為讓農戶的“金蛋蛋”持續煥發“金燦燦”,惠東縣同年提出了推進馬鈴薯“四新”(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新空間)產業布局,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

        田間陌上,一顆顆飽滿壯碩的馬鈴薯見證著科技成果的落地開花。“每一項新技術從研發、試驗、示范到推廣應用都要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和積累,如果說每一次的成功對農業科技人員來說有一種‘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欣慰,對種植戶來說就是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欣喜。”市農科所技術人員表示,此次三熟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技術的試驗成功對改善當地地力、促進增產增收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下來希望通過創新不斷破難題、出成果,為農業人的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撐,用技術力量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