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橋西解決群眾一般急難愁盼問題,限時基本當天辦結

      原標題:

      基層數字治理“工具箱”再豐富
      橋西依托治理服務微信小程序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解決群眾一般的急難愁盼問題,需要多長時間?”“限時辦結,基本是當天!”惠城區橋西街道是我市老城區所在地,6.08平方公里的面積生活著20多萬居民,是惠城唯一一個沒有農村的街道。老舊小區多、人口密度高,給社區治理帶來巨大挑戰。

        為進一步解決基層治理“毛細血管不夠暢通”問題,橋西街道從建立網格治理1.0版本起步,到優化網格細胞服務2.0新模式,再到今年推出的“西子便民橋”網格治理服務體系,依托治理服務微信小程序,升級到3.0模式,有效豐富了城市基層數字治理的“工具箱”,以數據技術賦能驅動基層治理,實現多元網格、多網合一,努力將群眾提出的“問題清單”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成效清單”,全力實現“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哨響,群眾鼓掌”的效果,做到群眾訴有所求、求有所應。

        “全科網格”覆蓋全轄區,網格細化到樓棟

        “西子便民橋”小程序的推出源于群眾的迫切需求。從群眾關切來說,經對橋西轄區信訪問題進行分析,90%以上的問題都是群眾身邊的“小問題”,其中包括老舊小區微改造、小區規范化管理、市容市貌、垃圾分類、交通秩序、店鋪經營等,很多矛盾糾紛始于小而不決,終成大患。

      部門工作人員下沉社區擔任“網格服務員”。

        按辦理時限來看,以前小區居民有矛盾糾紛大多通過投訴熱線反饋,然后經過系統層層上報,再層層下發,最后根據涉及相關部門分配,中間耗時多日,部分問題等相關部門抵達現場已“過時”。

        如何又好又快地解決“小問題”?答案便是建立“西子便民橋”網格治理服務體系。

        目前,橋西街道以黨建引領,建設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治理服務體系。縱向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總部(黨支組)—小區黨支部(黨小組)”的組織鏈條,橫向將一個個集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為一體的“全科網格”全面覆蓋橋西轄區。

        其中更為精細化的是,早在2022年,橋西就在原有的75個綜治網格基礎上,以物業小區、自管小區、樓宇為單位再次進行劃分,建立最小網格單元,再細化為198個小網格細胞單元,未來還將根據治理服務需求進一步細化。

        同時將城市更新辦、應急管理辦、綜合行政執法隊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部門人員下沉至社區,編入網格細胞單元擔任“網格服務員”。此舉破解了“社區的事調動不了部門的權責”難題,為社區“小馬拉大車”減壓,也更好地調動街道職能部門為群眾服務。

        “首問責任人”全程跟蹤解決

        科技賦能、便利群眾。在微信搜索“西子便民橋”,簡單登錄后便可“咨詢”“投訴”和“建議”,填入所在小區,便有專人對接,界面還有“老年友好模式”選擇,企業的急難愁盼也可以通過“企業直通車”反映情況。

        每個網格員的職責分工和聯系方式也一目了然,訴求點擊“向他報事”一鍵直達。通過“我的”還能查看辦事進度,還可以對服務進行評價留言。

        首問責任,限時辦結。“首問責任人”全程跟蹤解決,對于一般性的問題,能夠當天解決的必須當天解決。再根據訴求問題的具體難易情況分為3天、5天逐步解決,重大疑難問題要求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或提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研究決定,通過限時倒逼服務速度的提升。

        “橋西的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所以我們在便民化、智能化方面做足功夫,通過拓展應用服務場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積極探索推進智慧街道建設。”橋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志學告訴記者,橋西以“西子便民橋”小程序展現多樣化的數字治理模式新圖景。

        今年以來,橋西街道圓滿解決鄰里糾紛、社區周邊閑置空地建設停車場、小區安裝健身器材等居民急難愁盼問題48件。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橋西的事情就在橋西辦”,今年以來,橋西街道推行精細化服務升平苑試點小區進入政務服務便民熱線12345的投訴件為零。

        多元合力解決老舊小區電梯更換難題

        升平苑小區是橋西花邊嶺社區轄區典型的大型老舊小區,共有1000多戶、4000多居民。20多年的樓齡,電梯的加裝、更換不可避免。

        “電梯不久就有問題,每次修理都要停用兩三天。我們家里還有80歲的老人,真夠嗆。”去年,家住升平苑小區高層的孫女士為電梯更換的事很是苦惱。

        彼時正是“西子便民橋”小程序試行之際,孫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小區宣傳欄掃碼將難題反映給了網格員陳鳳英,陳鳳英第一時間回復了孫女士,并去現場了解情況。

        陳鳳英實地走訪了解到更換電梯一事涉及的法理、情理錯綜復雜。“樓棟多為租戶,要找齊110多戶業主簽名同意都不是一件易事。”陳鳳英當即將情況匯報給花邊嶺社區黨委和橋西街道黨工委。

        黨建引領解難題,群眾關切無難事。“我們物業黨支部成立了工作組,黨員帶頭敲門溝通,凝聚起了多元合力,整個流程馬上提速了。”橋西街道辦研判事件后,由升平苑物業黨支部書記湛陽、“回家”黨員汪德忠牽頭,聯合網格員、樓棟長、業委會成員一起挨家挨戶敲門溝通,簽訂同意書,最終成功推進電梯更換事宜。

        今年底,升平苑小區將實現小區電梯加裝、更換100%完成,涉及880戶群眾的切身利益,實實在在“梯”升了群眾幸福感。

      記者手記

        意在便民,卻不只在便民

        “西子便民橋”是一座用數字化工具包和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構建起的“民意橋梁”,意在便民,卻不只在便民,更是以體系化建設疏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

        全科網格、多網合一、智網賦能,真正地去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多元力量。比方說“回家”黨員汪德忠,不僅帶頭為小區解決電梯加裝更換的難題,如今還關心起小區內部道路更新改造問題,促進越來越多“回家”黨員發揮作用,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小區自治共建。對于自己家門口的事,他們可以是問題發現者,也可以是問題的解決者,更是受益者。

        全員入網,“名片”公示,完善考核,讓年輕干部想為、敢為、善為。橋西街道應急辦年輕干部范志威,入職一個月就為群眾處理了6宗急難愁盼事項。“‘西子便民橋’除了是群眾反映端口,也有管理員端口,我們做的工作樁樁件件都有上級和群眾關注,我們的難處他們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我們完成后的好評也能直觀體現,很有成就感。”這種個人工作業績集合端口,讓范志威這樣的年輕干部有了“使命必達”的責任感,“網絡留痕”也讓他們的工作成績讓組織看見、為群眾所肯定。

        “西子便民橋”是便民直通車,也是惠企直通車。惠州市君明東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廖常東是其中的受益者,企業報稅難題被順利解決后,廖常東用增資擴產的實際行動來肯定橋西的營商環境,將其子公司建筑企業“搬”到橋西。也帶動了以商促商,其合作公司——營業額超兩億元的廣東中翰中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也落戶橋西。一石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優良的營商環境誰說不是生產力呢?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李翔鶴 通訊員利家榮 劉俊新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