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搶抓機遇加速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

      原標題:

      惠城區:搶抓機遇加速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

      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打頭陣挑大梁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于惠城區而言,這意味著要在全新浪潮中迎接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快速涌現,打開品質城鄉協調發展的全新圖景。

        “惠城要緊抓歷史機遇,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打頭陣、挑大梁。”惠城區委書記曹洪彬說,惠城將以城市中心的格局、擔當、底氣和標準來謀劃和推動新發展,全力以赴提升產業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智量”,全面提升城市首位度,搶抓機遇加速推動現代化一流中心區建設。

        記者獲悉,惠城擬制定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的“1+N”配套實施方案,在推動惠城高新區平臺擴容提質、培育壯大制造產業集群、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力爭惠城高新區2026年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惠城到2027年GDP總量繼續居全市首位,進入全省地級市中心區前三名。

        ●打造千億級平臺

        集中家底大抓惠城高新區集約發展

        《意見》提出,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標桿。

        在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大背景大機遇下,惠城作為土地面積最大的灣區城市中心城區,交通內聯外暢、存量土地豐富、產業基礎扎實,在加快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中,其抓手、支撐和標桿是什么?

        答案指向高新區。惠城高新區集中家底大抓園區集約發展,近年來強勢發展,規上工業產值占全區60%以上,是推動制造業當家戰略和產業綠色化發展的主戰場。

      惠城高新區是推動制造業當家戰略和產業綠色化發展的主戰場。這是東江灣產業園。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惠城高新區的建設成效,是決定惠城在未來激烈的縣域競爭中能否躋身一流的‘關鍵一招’。園區未來3年預計產值年均增長30%,2026年達到1000億元。”曹洪彬說,要以更大氣魄、更大力度推進園區建設,堅持集聚發展,把東江灣產業園(惠城高新區核心園)建成帶動產業綠色化發展的“硬核支撐”,實施強鏈延鏈補鏈行動和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助力高新區成為千億級園區。

        高新區持續布局“一業一園”“一園一業”、完善產業鏈全景圖譜,“同類項”的綠色項目在這里集中布局,新質生產力聚力起勢。“沒等園區全面建成,項目招商‘進度條’已超過60%,其中新能源儲能項目占比48%,以后‘一個園就是一條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近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到位,惠城首個新能源儲能產業園——“華城綠谷產業園”一期主體封頂,園區負責人說,產業園預計明年全面達產后產值約17.2億元/年,稅收約1.03億元/年,創造就業崗位約4000人。

        對標一流打造高新區。優先保障發展的土地供應,園區全年計劃完成土地收儲2800畝,出讓項目用地1500畝;力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8億元,建成道路33條,新增里程超過20公里;打造“產城人”融合典范,打造荔枝城、青塘湖片區2個商圈,鹿崗片區1個產城融合發展帶。

        堅持項目為王,以“提質增效”為關鍵詞,惠城高新區大抓招商引資。今年計劃新引進產業項目240宗,完成工業投資90億元,增長11.94%;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增長10.13%;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至650億元,增長29.30%,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持續增強園區營商環境“軟實力”,建好用好“主官在線制”“企呼速辦制”“無事不擾制”等機制,重點引導普惠金融資源“精準滴灌”各類企業,設立就業驛站,將就業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企業“廠門口”,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構建產業體系

        提升產業“含綠量”“含金量”“含智量”

        產業集群,是《意見》中的關鍵詞,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惠城提出,將致力于構建“3+1+1”現代化產業體系,即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生產性服務業。

        目前,惠城產值百億元(含接近百億元或超百億元)的產業,包括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產業集群。此外,惠城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503.8億元,占服務業比重為68.5%,其中金融業增加值148.9億元,占服務業比重為20.2%。2023年納統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81.21億元,占全市的43.2%,建筑企業數量、建筑業總產值占到了全市的近半壁江山。

        如何提升這些百億產值產業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智量”?

        重規劃。惠城將圍繞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規劃布局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科技攻關項目。

        強主體。持續強化企業綠色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將實施高企培育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8家以上,總數超700家。

        重發展。2023年惠城新型儲能產業產值完成144億元。將持續推進新型儲能應用場景項目建設,推動一批上游關鍵供應鏈企業來惠城投資,加快發展與石化產品關聯度高的隔膜、導電劑等電池材料,推動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融合發展。

        優布局。惠城計劃前瞻布局新型電池技術,發展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新型儲能電池,支持利元亨、豪鵬科技等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招引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新型電池企業。

        全市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惠城區,三分之一的消費聚集在惠城區,最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在惠城區。可以說,在發展服務業上,惠城有先決條件。惠城將以更積極的姿態,率先建立起服務全市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5月,惠城在全市各縣(區)中,率先推動首個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揭牌,邁出了關鍵一步。接下來,惠城將全力支持引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

        其中包括逐步構建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體系,創新推出更多產業基金;規劃布局好“南、中、北、鐵”四大專業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喜新不厭舊”、抓大不放小,加快電子信息、燈飾照明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產業數字化的“含智量”;挖掘文旅消費新增長點,提檔升級城市商圈,成為支持我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主擔當”,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

        聚焦典型帶動、城鄉聯動,打造宜居美麗家園

        《意見》提出,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現代化城市。作為中心城區,惠城在落實“百千萬工程”中,如何以“頭號工程”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鎮一業”,惠城特色經濟發展“施工圖”呈現:推動橋東、江北、河南岸等街道共同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支持三棟鎮按照小城市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南部新城中心鎮;支持馬安鎮打造工業專業鎮、汝湖鎮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橫瀝鎮鞏固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成效,引導蘆洲鎮探索抱團發展新路子。

        這兩年,聯城帶鄉,發展日新,面貌月異。城市商圈大廈多元發展,水東街、祝屋巷等江湖街巷更新活化,品質城市古今相融、交相輝映;4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將沿線村“串點成線”,典型鎮村帶動連片發展,通過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全區142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全部達到“10萬+”,品質鄉村由“凈”到“美”,向“富”向“強”……

        接下來,惠城將聚焦典型帶動、城鄉聯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和“美麗庭院”,打造宜居美麗家園。推動西湖、府城與歸善縣城連片發展文旅經濟。“抓兩頭、促中間”,抓好“1+2”個典型鎮和“7+21”個典型村培育,同步推進“3+7”個重點鎮村整治提升,以示范帶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

        策劃 惠州日報記者曾興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永健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