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江南街道以“川”字形產業布局發展“七聯村·城鄉融合體”
打造3個品牌 培育3條產業帶
日前,在“全面推進鄉村綠化,建設美麗宜居江南”清淤植樹活動現場,惠城區江南街道和七聯村黨員干部帶領村民群眾干勁十足地投入到水塘河道清淤及植樹活動中,進一步扮靚村莊人居環境,為“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生態建設添助力。
這樣生動的圖景不斷在江南街道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征途中上演。2023年,七聯村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并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培育名單。如今,江南街道正結合本地資源特色和區位優勢,以頭號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以“川”字形產業布局打造“七聯村·城鄉融合體”,進一步激活七聯村鄉村振興新活力,描繪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發展新圖景。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實施,位于東江邊的小漁村——七聯村津頭湖迎來新發展。
七聯村津頭湖漁家文化節巡游。
推行四項制度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
每個季度的義務勞動日,在七聯村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村民如火如荼地進行人居環境整治和植綠復綠的身影。
為有效解決鄉村振興工作“政府在干、群眾在看”的難題,江南街道構建以黨員干部為引領、村民群眾齊參與、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的工作機制。七聯村黨總支部書記林志恒告訴記者,通過推行“積分制”“紅黑榜”“義務工”“標兵戶”四項制度,充分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在全村興起你追我趕建設美麗家園的濃厚氛圍。尤其是通過實行“積分制”,鄉村治理水平大大提高。比如,村民參加一次義務勞動可以得20積分,一個季度滿140積分即可到村里兌換獎品,此舉充分調動起村民參與鄉村自治的積極性。2024年以來,全村共組織開展義務勞動19次,參與群眾886人次,村民義務勞動的參與率達95%。每次人居環境整治,黨群齊心擼起袖子加油干,七聯村的村容村貌也變得更加整潔靚麗。
梅湖商業街區對外招商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造血。聚焦典型村培育,江南街道依托七聯村緊鄰市中心的區位優勢,挖掘10公里長的東江岸線、10368畝山林等生態資源,盤活村集體土地,做大做強七聯村產業集聚,助力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經濟帶。
具體來講,將規劃改造提升梅湖商業街區、建設沿江碧道、培育田園綜合體。目前,梅湖商業街區已正式對外招商,學田山村民小組計劃打造的田園綜合體已簽訂框架協議,正在積極申報各級資金及引進第三方合作;正在建設的生態停車場,是沿江碧道項目中的重要一環,計劃在今年5月完成工程建設。江南街道以“川”字形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城鄉融合品牌、漁家文化品牌、山林經濟品牌三個品牌,培育產業聚集帶、濱江風貌帶、山地體驗帶三條產業帶,打造“城融鄉,鄉融城”的“七聯村·城鄉融合體”。
在這其中,七聯村將深入挖掘自身現有的木雕文化,集中整合70畝村集體用地和村內13棵百年古樹資源,打造木雕展覽館和古樹公園等文旅產業,協調相關的政策、資源,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并以“人生百里”為主題,建造一條集登山、越野、文化體驗于一體的10公里山地體驗帶,供游客進行徒步觀賞體驗。隨著村中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如今,每個周末都有人來七聯村徒步、露營。
打造津頭湖漁家文化品牌
走進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柏油村道干凈整潔,一戶戶美麗庭院內或果樹成蔭或鮮花綻放,特色小公園和湖邊棧道、登山步道刷新了小漁村的村容村貌,隨處可見的漁家文化標志和宣傳語充分彰顯著漁家文化特色。
近年來,在市、區政協和中國人保惠州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獲得了80萬元資金用于改造提升漁人碼頭、修建沿江步道和鄉村振興工作室。江南街道也廣泛發動企業開展對接幫扶,2023年共發動企業捐贈物品資金111萬元,精準施力助推津頭湖鄉村振興發展。借著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七聯村重點推進津頭湖漁家文化村建設,利用津頭湖的自然美景,融合300多年的漁家文化傳統,修建了漁人碼頭、漁家文化館、登山步道等項目,為津頭湖文化產業發展筑牢基礎。
此外,津頭湖還積極盤活利用村內漁家文化資源,著力打造津頭湖漁家文化品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豐收節越辦越紅火,給村民和游客帶來難以忘懷的獨特體驗。“我們已經連續兩年舉辦漁家文化節,如今津頭湖被更多人認識。政府出資打造津頭湖漁家文化村,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游客也多了,作為村里的一員,我們也為家鄉發展得這么好感到自豪。”村民吳美群開心地告訴記者,自從村里開始舉辦漁家文化節,她和一群老姐妹也積極參與其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自信,并樂在其中。
接下來,津頭湖將以建設碧道為依托,計劃沿途布局東江魚類展覽館、水上運動基地、親子樂園、崖壁棧道等文旅景觀節點,打造10公里濱江風貌帶,帶動七聯片區沿江風貌提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盧曉煊 歐陽家瑜 呂嘉琪
3個品牌
●城鄉融合品牌
●漁家文化品牌
●山林經濟品牌
3條產業帶
●產業聚集帶
●濱江風貌帶
●山地體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