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墩子林場:昔日礦山披綠衣 儲備經濟“綠寶庫”

      原標題:

      惠城區墩子林場一代代林場人接力護綠

      昔日礦山披綠衣 儲備經濟“綠寶庫”

        從惠城區墩子林場場部拾級而上,約20分鐘便到達了昔日廢棄的陶瓷礦山。放眼望去,這里的礦區已然一改過去斑駁的容顏,全部穿上了綠色“新衣”。昔日的生態“欠賬”,也變成林場和周邊村民共享的“生態財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惠城區墩子林場把過去的“砍樹”變成了種樹。在一代又一代林場人接力護綠下,曾經的荒山漸漸變成了綠山,“綠水青山”又變成“金山銀山”。通過在林場轄區內的林窗(林隙或林冠空隙)套種多種適應當地氣候的優質樹種,建立約1.3萬畝的黎蒴基地,以及在墩子場村劉屋村民小組新建墩子公園,為經濟發展儲備了豐厚的生態“綠寶庫”,為惠州厚植綠色發展底色貢獻了林場力量。

      惠城區墩子林場樹木錯落有致,生態環境優美。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黃鑫威 攝

        建立1.3萬畝黎蒴基地保護綠水青山

        驅車來到位于惠城區蘆洲鎮的墩子林場,映入眼簾的是陡峭險峻的山體,樹木錯落有致,隨著山巒起伏,頗有韻味。墩子林場始建于1977年9月(原為惠陽縣國營墩子林場),2003年區域調整劃入惠城區。林場現有在職人員12人,聘請巡山護林員20人。

        “2023年,墩子林場在林場范圍內造林達400畝,防治松材線蟲1800畝,防治薇甘菊160畝,有效提高了林場的森林覆蓋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物病蟲害的發生。”墩子林場負責人鄧永恒說,為種植更多適應當地的優質樹種,林場曾在管轄內的林窗大規模套種黎蒴,并由此建立了一個約1.3萬畝的黎蒴基地,既涵養了水土,保護了綠水青山,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昔日廢棄的陶瓷礦山已然一改過去斑駁的容顏,全部穿上了綠色“新衣”.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黃鑫威 攝

        多管齊下實現近20年“零火情”

        據悉,墩子林場轄區面積約7萬畝,分為場部、大洞、邊塘坳、軍田4個工區,其中林業用地面積6.48萬畝,其余屬非林地、土地、水庫河流、住宅等約4813畝。經過一代又一代林場人的守護,墩子林場的“綠色財富”越來越殷實——劃入墩子市級自然保護區范圍的有2.4萬畝,流轉林地面積9000余畝,已劃入生態公益林的面積有50896.6畝,生態公益林占林業用地面積達78.55%,林木蓄積量28萬多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3.24%以上。同時,林場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有38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惠城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林茂生表示,建場至今,墩子林場總共建成生物防火隔離帶約80公里,林區公路約76公里。近幾年,林場在森林防火特別防護期之前對途經林場的主干道進行清雜,有效地防止過往的司乘人員因丟煙頭引發山火,巡山護林員采取“分片區”“包山頭”“盯重點”的原則進行區域巡護,還設置3個森林防火臨時檢查點。

        “惠城區自然資源局森林消防中心有一支20人的森林消防中隊,在特定時期進行廣播和張貼標語等多種方式的森林防火宣傳,從而提高村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在嚴格管控下,有效防范了蘆洲鎮、橫瀝鎮及墩子林場附近潛在的森林火情。”林茂生說,通過多管齊下的防火措施,墩子林場交出了近20年來“零火情”的優異答卷。接下來,墩子林場將進一步打通“兩山轉化”的惠城路徑,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保護,將林場建設成惠城區北部的美麗后花園。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陳春惠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