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江南街道七聯村以黨建引領探索典型村培育路徑

      原標題:

      江南街道七聯村以黨建引領探索典型村培育路徑

      有事大家議 有活一起干

        “每次村里搞義務勞動,村民們都很積極主動參加。大家邊勞動邊聊天,不僅把村莊整治得干凈漂亮,還促進了鄰里間的和諧相處。”“實行‘積分制’后,我們更有干勁,通過勞動獲得物質獎勵,很開心……”日前,記者走進惠城區江南街道七聯村,說起村里近兩年來通過深入開展鄉村治理發生的變化,不少村民連連點贊。

        七聯村是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11月,成為惠城區入選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7個行政村之一。當前,江南街道正以黨建引領,鞏固提升七聯村鄉村治理成效,促進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創建賦能增效。

       

      村干部帶領村民一起搞義務勞動。

        去年開展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45場次

        日前,在七聯村“兩委”干部及相關黨員的帶領下,村中23.4畝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順利推進。為取得村民的支持,村干部和黨員率先帶頭清理撂荒地上自家的果木及其他青苗,并每家每戶上門勸導,多次召開動員說明會,加強和村民的溝通,使得復耕復種工作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與配合,最終順利完成撂荒地公開招標出租事宜,為村集體新增一筆經濟收入。

        近年來,江南街道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強化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帶頭作用。同時,以政治信念及能力擔當為“標尺”,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干部隊伍,不斷為鄉村治理注入新鮮血液。截至目前,七聯村選出的村級帶頭人隊伍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占50%,大專學歷以上占75%。

        此外,通過廣泛開展黨員聯系農戶、黨員戶掛牌等工作,以多種形式推動黨員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亮身份、做表率。據統計,去年七聯村開展黨群活動日、黨員志愿服務、黨員責任崗等活動45場次,充分激發黨員在鄉村治理中有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實行“四議兩公開”“積分制”,深化村民自治體制

        日前,七聯村津頭湖黨群服務站內一派熱鬧歡樂的景象,村民們在村民代表大會結束后,憑自身參與義務勞動等鄉村治理事務獲得的積分,兌換2023年第四季度“積分制”獎品。大家肩扛手提,換取到大米、紙巾、洗衣粉等實用的生活物品,一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鄉村既要美,也要‘和’,怎樣擺脫過去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局面,充分激發村民參與自治的活力?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提起鄉村治理模式的轉變,江南街道農業農村辦有關負責人感觸頗深。

        該負責人介紹,在深化鄉村治理工作中,江南街道通過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推廣運用“積分制”管理辦法等舉措,引導村民廣泛參與鄉村建設。其中,“積分制”管理辦法將村民參與義務勞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結果納入量化考評,更是激活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目前,七聯村下轄的7個村民小組已全部實行“積分制”管理辦法。

        2023年以來,七聯村開展義務勞動和人居環境整治42場次,3085人次村民參與其中,村民義務勞動參與率達到95%以上。有事大家議,有活一起干,村民群眾在黨員干部帶領下,發揮主人翁精神參與自治,共建美麗鄉村逐漸成為常態,文明和諧的風氣更加濃厚。

        強化德治建設,打造平安法治鄉村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為此,七聯村黨組織強化德治建設,抓好依法治村,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七聯村通過建設文化長廊、黨建宣傳陣地等方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政策法規、道德文化、文化保健等知識宣傳,教育引導村民抵制各種封建迷信活動,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道德修養。2023年來,該村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超過110場,移風易俗工作不斷深入,文明鄉村建設更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江南街道還聯合七聯村委會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禁毒、防邪教、國家安全等法治主題宣傳宣講進鄉村活動,廣泛宣傳“知法、守法、學法、用法”觀念,鼓勵村民自覺做法治的忠誠踐行者和傳播者,營造和諧平安的社會氛圍。

        七聯村還嚴格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邀請法律顧問定期駐村,向群眾提供各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咨詢,有效幫助村民維護自身權益。

        接下來,江南街道將錨定“和美鄉業、和美鄉貌、和美鄉建、和美鄉風、和美鄉境、和美鄉智、和美鄉治”的“七個和美”建設任務,探索具有江南特色的“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路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引導群眾全程謀劃、全員參與、全心支持鄉村建設,吸納人才返鄉,推動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賦能典型村創建工作。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歐陽家瑜 陳佳賓 曾嘉珺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