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打造“四個惠城” 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
惠城區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提出2024年GDP增長6%以上
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激揚拼搏奮斗豪情。1月30日,惠城區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在西湖大劇院召開。惠城區代區長田勝思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總結2023年重點工作,為新一年高質量發展定目標、繪藍圖。
過去一年,惠城區圍繞打造“四個惠城”、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目標任務,牢固樹立“市區一體、縣區協同”理念,持之以恒強平臺、抓項目、提質效,在持續承壓中克難奮進,在應對挑戰中砥礪前行,推動全區經濟穩中趨好,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1.77億元,增長4.5%,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惠州全域納入深圳都市圈,給惠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今年惠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
惠城區致力打造“四個惠城”、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這是惠城區城市面貌。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2024年目標
百千萬工程
以園區為載體做大縣域經濟,推動產業聚集發展
“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聚力發展制造業,加快壯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發展能級,著力打造實力惠城、品質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推動現代化一流中心區建設再上新臺階,奮力在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田勝思作報告時說,今年將重點做好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綠美惠城生態建設,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七方面工作。
縣域是“百千萬工程”的主戰場。今年,惠城將保持“頭號工程”的力度,以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的勁頭推進“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抓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經濟綜合實力,是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重要著力點。惠城提出,要以園區為載體做大縣域經濟,推動要素向園區聚集,提升產業承載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大手筆、下狠勁,推動要素向園區傾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及其配套建設。加快推進用地收儲和供應工作,完成土地收儲2800畝、供地1500畝以上。
抓好項目建設,新動工項目28宗,總用地7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90億元;新完工項目26宗,總用地6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1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200億元。
不止是項目建設加快,園區面貌也要實現日新月異。今年,將加強園區交通路網建設,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25宗,完成投資28億元。加快推進東江灣文體中心、產業綜合服務基地以及酒店、影院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綜合功能。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將希望生動地寫在田野上。今年,將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0.8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8萬噸以上。
農業邁向產業化,惠城將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深耕絲苗米、甜玉米、梅菜、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強化數字經濟賦能,助力農產品打開銷路、打響品牌。
“確保村莊保潔覆蓋率保持100%”“開展農房風貌提升試點工作”“建設美麗農村路22公里”“農污治理率提升至92%以上”……報告中,更多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著墨,抓好典型鎮村培育,提升圩鎮環境,打造特色典型樣板。
制造業當家
培育優質制造業企業,推動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
向新質生產力要發展新動能,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新的一年,惠城供需兩端協同發力,不斷固根基、揚優勢,注重培育優質制造業企業,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今年,將安排年度重點項目94宗,計劃總投資557.33億元,年度投資120.2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6宗、計劃總投資329億元。”田勝思說,將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優化項目庫全鏈條服務數字平臺管理,進一步提高項目建設效率。
從強企來看,惠城提出要加大骨干企業支持力度,推動利元亨在50億基礎上向100億級企業邁進,帶動形成高端制造產業集群;深入實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推動天寶創能、銀山光電、至盈科技等龍頭企業達產達效;推動建筑業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惠城現代建筑業。大力實施“降成本”行動,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減負、穩崗等支持,提振中小企業發展信心。實施高企培育倍增計劃,今年惠城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8家以上,總數超700家。推動45家以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如何實現“推動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目標?惠城提出,要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跟進服務好每一宗制造業項目,擴大精準有效投資。全年準入項目不少于50宗,預計總投資180億元,年產值320億元;摘牌落地項目不少于30宗,預計總投資80億元,年產值145億元。
持續抓好工業標準廠房招商入駐投產,平臺類項目開工350宗以上,總面積不少于8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08億元;新投產226宗,總面積不少于75萬平方米,達產后總產值90億元。
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有新服務,這就是鑲嵌在產業鏈、供應鏈當中的生產性服務業。這對于服務業占比超過六成的惠城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而言,是一個重要機遇。
金融、工業設計、軟件信息、物流,是惠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四個關鍵詞。該區將做大做強惠城金融中心地位,搭建金融超市平臺,加快聚集一批融資擔保、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商業保理等金融機構,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推惠城企業發展。引入優質工業設計企業,加快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加快惠城區軟件園建設布局,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劃布局好各類物流園區,推動物流業盡快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做強做優生活性服務業,彰顯中心區服務業優勢,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推動商貿業發展,培育新型商業綜合體,加快推動港惠三期、西湖壹城全面營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加大促消費力度,促進文旅消費。
“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推行主官在線制,堅持開門納策、問需于企。”田勝思說,要健全政府與轄區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全區所有企業意見建議均能直達區政府、職能部門和鎮(街道),其中規上企業可直達“一把手”,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惠城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推行企呼速辦制,著力在做實快速響應機制、優化服務上下功夫,讓企業的訴求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推行無事不擾制,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持續推廣“粵商通”平臺,不斷提升“惠幫辦”專窗服務質量,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下放鎮街。優化零條件預審、摘牌即動工、竣工即驗收工作機制,進一步精簡企業辦事流程和時限,保障項目早動工、早建設、早投產。
綠美生態建設
從細節入手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打造宜居美麗家園
更加幸福的宜居美麗家園,要有綠美生態建設,也要有精細化管理的城市建設“面子”,更要做好民生福祉的“里子”。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田勝思說,要厚植綠美生態底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厚植綠美生態底色,推動汝湖鎮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江南七聯村創建綠美古樹鄉村、馬安龍塘村創建綠美森林鄉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力爭空氣優良率穩定達到考核目標,鞏固三大水系重點河涌整治成果,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引導發展循環經濟,持續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和設施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什么樣的城市,讓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惠城提出,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從細節入手提高城市建管水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完善內通外聯格局,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助力“豐”字交通軸線加快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交通路網體系。建成農村支路83.66公里,加快改善農村交通條件。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強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重點交通站場秩序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窗口形象。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推動步行街、中山東路、水東街商業街區連片發展。傳承城市文脈基因,推進嘉祐寺、梅花館、合江樓修繕和活化利用,完成中山公園(府城遺址公園)改造升級,建成水東街二期非遺館、祝屋巷祝枝山館,讓惠城古韻煥發新生。進一步打響惠城特色文旅品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功能,深化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開展摩電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抓好停車秩序整治。協同實施中心城區環衛清掃保潔一體化,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2個以上。“一點一策”推進流動攤販特色疏導區選址打造,有力度有溫度加強秩序管理。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讓更多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感到幸福。”田勝思說。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抓好“一老一小”服務保障,開展“幸福頤養”行動。完成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并投入運營;建成金峰學校、惠州一中附屬金山湖學校等公辦學校以及潤苗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增加義務教育公辦學位5700個、學前教育公辦學位2415個。
推進健康惠城建設。建成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新院并投入使用。大力推進東江灣、江北、江南、小金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市第三人民醫院小金口分院、馬安鎮衛生院新院加快動工,持續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全國基層中醫藥示范區、省級健康區創建工作,提升全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和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2023年成績單
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1.77億元,增長4.5%
2023年,惠城區持之以恒強平臺、抓項目、提質效,在持續承壓中克難奮進,在應對挑戰中砥礪前行,推動全區經濟穩中趨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發展承壓而上。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1.77億元,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5.7億元,增長7.3%。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19億元,增長5.9%。市場主體25.5萬家,增長6.2%。國有企業資產總規模150.2億元,增長50.2%。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等稱號。
“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高新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相對上年增加了100億元,增速達25%,獲評省五星級服務園區、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東江灣大道、鹿崗大道等41條道路順利通車,新建成道路28公里,園區框架進一步拉大;加快完善園區公共服務配套,惠澤學校、園區綜合服務中心、東江灣商業中心、停車場、文化集市等一批配套設施建成使用,園區綜合功能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進一步壯大。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認定為國家級園區;預制菜、糧食加工等11宗農產品加工項目意向入駐鄉村振興產業園;粵東預制菜交易中心投入運營;完成農房風貌美化提升3236棟,完成村道硬底化84公里、單改雙17公里。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水口街道“東江灣畔·三產融合”、馬安鎮“都市田園”兩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集中力量推進汝湖典型鎮和江南七聯村、三棟鹿頸村等7個典型村培育,打造典型鎮村樣板。完成水口圩鎮、馬安圩鎮改造提升,啟動橋東東平村、水口新民村精品村創建,129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橫瀝入選全國千強鎮。蘆洲蘆村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發展勢能進一步積蓄。全區89宗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9.1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7.3%。其中,工業項目51宗,完成投資85.7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32.6%。126宗政府投資項目完成投資40.62億元,增長61.9%。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利元亨四期動工建設,企業產值達到54億元,成為全區第一家本土成長的50億元級先進制造業企業。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精準招商,全年落地項目37宗,供地面積118.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3億元、產值207億元;準入項目51宗,制造業項目占比達90%。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經費占比達2.43%,先進制造業、高技術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1.4%和43.6%。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4家(總數達562家)。全力推動“828行動方案”落實落地,28個子方案中已有25項完成改革任務并形成長效機制。
綠美生態成色更足。扎實推進綠美惠城生態建設,橫瀝橫星村成功創建綠美古樹鄉村。全區空氣優良率96.7%,創近年新高;水環境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十四五”水環境智慧監測監管能力建設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優秀示范案例。
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市區一體推進交通網絡建設。扎實抓好停車秩序整治,增加停車位1.8萬個。完成81個老舊小區改造。打造環西湖垃圾分類特色示范線路。建成金麒園等12個口袋公園。水東街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祝屋巷上榜“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東湖旅店入選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千花洲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高質量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復評復檢。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新建擴建5所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9240個;新開辦6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前學位2250個。穩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基本建成,躋身國家三甲A級梯隊。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推進區綜合福利院三期建設,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7個、長者飯堂17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50戶。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