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享便民服務!惠城江北形成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

      原標題

      惠城江北街道多元主體共建和美社區

      “各人自掃門前雪”變成“愛我社區 人人有責”

        “這里有專門的舞蹈室提供給我們練舞,還有茶水、紙巾等免費供應,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也很熱心,很照顧我們。”在惠城區江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準備舞蹈排練的高阿姨笑著告訴記者,她退休后通過江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積極參加舞蹈活動,退休后的日子過得很充實。

        文明城市建設是實現社會平安的重要途徑之一,營造文明的社會氛圍有助于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增強社會凝聚力和穩定性,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進一步增強社會的安全感。日前,記者走進惠城區江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了解江北街道如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著力點,采取有效措施,多元主體共建和美平安社區。

      江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少兒繪畫公益課堂。

        形成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

        “我們平時上班忙,有時候老爸老媽要辦社保、要拍證件照,老人不會,我們又沒時間陪同。”居民李先生說,“幸好家附近就有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些事情不僅能就近辦理,還有志愿者引導幫助老人,實在是幫了我們大忙。”

        近年來,江北街道不斷加強陣地建設,現已構建起“1實踐所+11實踐站+X實踐點”格局,轄區11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全覆蓋,設立物業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6個,形成覆蓋全域的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便民服務,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在這里可以學到好多東西,書法、跳舞、繪畫、唱歌等等,只要你感興趣的都能報名免費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

        為了豐富轄區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溫馨祥和的社區氛圍,江北街道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特色活動,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及時組織開展活動“答疑解惑”。“我們這里很多老人不會線上叫車,出行十分不便,他們跟我說了這個問題后,我就把這個問題反映給街道,街道立刻聘請老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課,教他們如何使用手機叫車。”志愿者劉叔跟記者說,“不少老人第一次用手機叫到車,高興得像個孩子,直跟我炫耀。”

        文明實踐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接地氣才能聚人氣,真誠服務才能聚人心,如今的江北街道社區氛圍和諧,居民臉上經常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幸福感滿滿。

        “1所+11站+N隊”完善志愿服務梯隊

        志愿者服務隊伍是平安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志愿者隊伍的發展有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共建共享的理念,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也激勵著更多人參與平安建設,形成良好風氣。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按照惠城區志愿服務“一村居一特色”“逢5出發”的要求,江北街道積極整合轄區資源,延伸文明實踐觸角,大力構建“1所+11站+N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體系。

        江北街道文化體育服務中心辦事員景紫悅介紹,“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隊伍現在有80余支,注冊的志愿者近萬人,這些志愿者中不乏黨員、小區業主和企業員工,他們有的是參加街道舉辦的活動被吸引成為志愿者,有的本來就是黨員,自身懷有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積極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志愿者整體素質高、覺悟高、服務意識也很強。”

        剛獲得惠州市“百姓學習之星”的劉叔既是黨員也是江北街道的骨干志愿者。“我退休后加入了街道的志愿者隊伍,現在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100小時了。”劉叔動情地跟記者說,“惠州有很多隨遷老人,其中一部分行動十分不便,子女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對老人關心和關愛較少。志愿者通常會以送拐杖、上門慰問等形式關心他們。這些老人感受到社區對他們的關愛后非常感動,人也變得開朗一些,我想這就是做志愿者的意義了。”

        關愛老人只是江北街道志愿者眾多志愿服務中的一項,停車秩序整治、治安宣傳、環境整治等均有志愿者奉獻的身影,也是“家校平安”“‘暑’你開心”暑期托管、“共享公益”加油站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成功打造的關鍵。“老話說得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參加志愿活動,這是對社會有益也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像撿跑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讓自己居住的環境變美麗,何樂而不為呢?”一位志愿者笑著跟記者說。

        創辦“鄰里節”促進鄰里和諧

        江北街道積極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揚起了鄰里和諧之風。劉叔是30年前遷居到惠城江北的,他告訴記者:“我感觸最深的是居住的環境和治安越來越好,社區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讓我最期待的還是‘鄰里節’,參加這個活動能感受到與鄰居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據悉,江北街道有不少來自外地遷居到江北的外地人,他們口音和生活習慣與本地人不同,且親戚朋友相對較少,通過舉辦“鄰里節”能夠架起鄰里溝通的橋梁,幫助他們快速融入當地生活圈。“‘鄰里節’期間活動多姿多彩,鄰居們做拿手小菜互嘗、各家出一點米煮成百家粥一起吃、趣味乒乓球比賽相互吶喊助威……參加一次‘鄰里節’后我就喜歡上社區的活動了,現在只要是有這樣的活動我都是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每次能認識不少新朋友。”來自河源的張阿姨說。

        記者了解到,通過“鄰里節”等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少居民摒棄了“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思想,形成“愛我社區,人人有責”的共識,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讓愛與被愛雙向奔赴,共同建設和美平安社區。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羅建輝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鄭海媚 趙學敏 特約通訊員劉思波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