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現場義賣、愛心捐款、愛心直播……
橋東荷鄉社區基金公益市集開市
日前,惠城區社區基金今夏首場公益市集“開市”!荷鄉社區基金管委會在區民政局、區慈善總會、橋東街道辦事處、慈航公益等單位的指導下,整合公益組織、商家、學校、志愿者等社會資源,開展“六社聯動聚合力 愛心義賣匯溫暖”公益市集活動。
在惠城區橋東街道荷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六社聯動聚合力 愛心義賣匯溫暖”公益市集活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展,臺上各種歌舞節目接連上演,臺下愛心義賣攤位一字排開,現場人流涌動,黨員們結合“黨員回家 服務萬家”工程開展志愿服務,周邊商家捐贈義賣商品和提供公益服務,居民則當起攤主,用行動支持家門口的公益活動。活動持續5個小時,募集善款1.5萬余元。
公益市集活動各種歌舞節目接連上演。
現場設置親子義賣、健康義診等50個攤位
走進市集,精美的書簽、可愛的玩具、絢爛多彩的花卉等商品琳瑯滿目;香氣撲鼻的面包、甜脆可口的爆米花、香甜滋潤的糖水、皮爽肉滑的咸雞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風箏涂鴉、手工陶藝、套圈挑戰等趣味游戲讓孩子們流連忘返……
現場設置了親子義賣、親子手工、趣味游戲、愛心理發、健康義診等50個攤位。物美價廉的商品吸引眾多居民買下“心頭好”,奉獻出一份份愛心。活動為轄區居民搭建了一個凝聚愛心的大平臺。
小朋友和家長化身“掌柜”賣力賣貨。
小朋友和家長化身“掌柜”賣力吆喝;荷鄉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穿上紅馬甲,忙前忙后;橋東“雙百”社工也化身銷售員推介商品。公益市集臨近結束時,為感謝傾力付出的攤主們,荷鄉社區基金管委會推選出8家賣家,分別授予“金牌店鋪”“最具潛質小老板”“最具創意”獎。
“第一次在家門口參與義賣活動,把掙到的錢捐給社區微基金,這樣的愛心活動很有意義,感覺自己就是社區的‘小主人’。”惠州市惠城區江東學校三年級學生廖思茗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活動,還獲得了“最具潛質小老板”獎。
據統計,當日通過現場義賣、愛心捐款、愛心直播等方式籌得善款15000余元,將悉數存入惠城區慈善總會荷鄉社區基金,用于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滿意度和幸福度。
“接下來,社區‘微基金’作為愛心‘蓄水池’,將不斷凝聚力量,為社區治理注入更多‘活水’,持續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橋東街道黨工委委員陳子彥說,本次公益市集全面調動了社會公益慈善資源,增添了社區活力,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
荷鄉社區基金創新我市社區慈善工作
去年夏天,惠城區橋東街道荷鄉社區基金正式揭牌,標志著我市第一個村級社區基金正式啟動,開創了我市社區慈善工作創新的先河。
社區基金聚焦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實施“惠民微實事”“微心愿”等項目,資助社區困難群眾、開展社區社會服務及社區治理項目,鼓勵公眾形成“自助、互助、他助、群助”的良好氛圍。
愛心市民踴躍捐款。
荷鄉社區黨委書記劉彩華介紹說:“今年,為進一步凝聚社會公益慈善資源,夯實社區治理基礎,我們以社區基金為平臺,積極探索‘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工站為紐帶、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志愿者為輔助、以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六社聯動’新模式,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微基金、辦實事、惠民生。去年,荷鄉社區基金共籌集善款7.6萬元,以此為支點,撬動社會資金資源投入,為群眾解決多件急難愁盼微實事。比方說,為轄區居民解決“三大”煩心事,實現麗園路“摸黑路”變光明道;三丈崗居民樓下坡處的污染點變微景觀;打通東平北路殘破堵點,把沿路殘墻“巧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長廊。
接下來,荷鄉社區將進一步發展壯大社區基金,致力于推動社區慈善公益事業發展,依托社區公益基金整合社會資源,積極動員社區共建單位、商家以及居民骨干參與社區慈善公益服務,共同打造公益慈善生態鏈,多渠道解決群眾“煩心事”,多元共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朱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