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持續增強!惠城馬安進階百億產業強鎮

      原標題:

        馬安進階百億產業強鎮,新動能持續增強

        “一體兩翼三支撐”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放眼惠城,這兩年產業新區域不斷崛起,其中馬安鎮作為市區“東大門”,于2022年成功進階為百億產業強鎮。

        新勢成,新潮涌。馬安境內,東江灣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重大產業平臺加快布局,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聚集發展,立起產業發展“脊梁支柱”;抓黨建、強產業、揚文化、美鄉村,城鄉融合、工農互促,“都市田園”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建設新貌讓人期許。

        “接下來,馬安將圍繞‘打造實力惠城、品質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奮力建設一流中心區’目標,以‘一體兩翼三支撐’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馬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馬安鎮黨委書記戴新輝說。

        

      馬安鎮新貌。

        融入“一體”格局

        三大產業平臺撐起發展格局

        “堅持把融入市、區一體化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把東江灣產業園等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大事要事抓實抓好,著力打造產業地標。”戴新輝說。

        融入“一體”格局,需要產業融入的格局和底氣。戴新輝介紹,東江灣產業園作為我市千億產業園的重要部署,馬安占地近三分之一;惠城高新區馬安分園不斷擴園,11個新興產業項目達產后產值可達57.7億元;區跨境電商產業園落戶馬安,一期施工如火如荼。三大產業平臺巨頭匯聚撐起了發展格局,挺起了馬安現今和未來產業發展的“脊梁”。

        片區發展不是一蹴而就,不斷涌現強企才能形成發展的龍頭牽引力。利元亨智能裝備、勝華電子、豪鵬科技等企業近十年來在馬安成立且發展壯大,在馬安百億產值中占比超六成,“滾雪球”拉動片區新興產業發展,規上工業企業從2021年的31家增加到2022年的49家。

        2022年,馬安規上工業總產值106.85億元,比增25.5%;固投81.97億元,比增16%;工投18.53億元,比增78%,成功建成百億產業強鎮,邁入惠城鎮街百億產業俱樂部。

        戴新輝說,2023年馬安將落實惠城優化營商環境“828”行動方案,重點推動重大平臺項目用地征收工作,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扎實開展聯系重點項目、重點企業“一線服務”活動,讓項目在開工、建設、投產等環節高速推進,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馬安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打響“學在馬安”教育品牌。

        確保“兩翼齊飛”

        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未來兩年,馬安的鄉村面貌要大變樣。確保‘兩翼齊飛’,就是持續推進黨建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戴新輝說,要通過抓黨建抓產業抓頭雁,深挖鄉村多元價值,點燃發展動力。

        馬安將以鄉村振興場景IP賦能模式,以西枝江以南的新橫龍水(新樓村、橫河村、龍塘村、水貝村)片區作為打造重點,設計9條特色各異的觀光旅游景觀帶,讓這些“盆景”形成都市田園“風景”。

        鄉村要發展,得靠領頭雁。2022年,馬安拿出290多萬元獎勵各村(社區)先進集體和個人。“村里發展有保障,我們團隊發展有獎勵,村里發展的動力更足了。”龍塘村黨總支部書記文榮華說。

        “振興優質產業,鄉村發展有了生命力;重視鄉情文化,鄉村發展才有吸引力。”戴新輝說,將塑造好新樓廉潔文化、橫河龍舟文化、龍塘忠孝文化、水貝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等,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來馬安鄉村游玩。

        夯實“三個支撐”

        在基礎配套、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上實現新突破

        戴新輝說,2023年馬安將夯實“三個支撐”,推動在基礎配套、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上實現新突破。

        完善城市化進程中的公共基礎配套。加快推進新樂片區“U”字形路、馬安大橋提升改造項目、西枝江堤防達標加固工程(永良圍惠城段)、東江灣產業園馬水路(惠澤大道至下良工業園)改擴建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

        持續推動公共服務提升。發揮好教育促進會平臺作用,叫響“學在馬安”的教育品牌。優化提升馬安衛生院醫療條件,及早完成馬安衛生院異地重建。動工建設馬安鎮新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一門式”的“家門口”服務。

        推動社會治理實現大跨越。建設馬安鎮信息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項目,通過安裝智慧視頻+AI、高空鷹眼監控、智慧煙氣感和智慧大喇叭,提升預測預警、抓早抓小的社會治理能力,努力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周文媚 龍明洪 駱劍波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