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在吸引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等方面出實招
推出人才新政 建設一流人才集聚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實施“人才雙千計劃”、以最高60萬元年薪引進名優校長、新引進的碩博士人才可享受2~10萬元安家補助……日前,惠城區“人才周”人才座談會召開,會上推出“一意見四方案”人才新政,大力加強人才引進、培育和服務等各項工作,力求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為惠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一流中心區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格林精密注重引進研發生產的高層次人才。
完善六項人才工程,健全特色人才服務體系
記者了解到,“一意見四方案”包括一個總綱以及四個配套方案。其中,總綱《惠城區“人才雙千計劃”實施意見》出臺后將作為未來惠城區開展人才工作的指南,通過實施“人才雙千計劃”實施意見,制定若干人才引育支持方案,完善六項人才工程,健全惠城區特色人才服務體系。四個配套方案則分別就人才資格條件、引育程序、待遇保障、激勵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惠城區要堅定建設一流人才集聚地目標,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在吸引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等方面出實招、下真功,展現出惠城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最大誠意,營造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最佳環境,提供保障有力、安心舒心的最好服務,讓各方面人才安心扎根惠城、建功立業。”區委書記曹洪彬說。
曹洪彬強調,一是要大力吸引人才。從必要性看,“十四五”時期,惠城GDP要翻一番,就要做大經濟總量,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其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亟須大量的相關產業人才;從可行性看,目前,惠城在政策保障方面對于引進人才、用好人才、培養人才各方已達成共識;從積極性看,惠城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宣傳人才相關政策,將蓬勃發展的形象和態勢展示出來,吸引人才來惠城發展。
二是要大力用好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創業平臺,尊重企業等用人單位對于人才評定自主權;用好柔性引才機制,靈活使用人才,更好地發揮人才作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人才發展環境。
三是要大力服務人才。形成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搭建優質的人才交流平臺;凸顯旗幟鮮明的人才政策,給予人才應有的待遇和福利政策;完善教育、醫療、城市環境、公共文化等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更加適合青年人才發展的城市配套設施。
利元亨研究院高層次人才潛心研究新技術。
與會人員為人才“引育留用”建言獻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了更好地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服務人才、用好人才,發揮人才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座談會邀請來自企業、教育、醫療、農業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家代表、高層次人才代表,為人才“引育留用”面臨的實際困難建言獻策。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總監周建平分享了企業近年來人才招聘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周建平說,引才和留才一直是研發型企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高層次人才容易向周邊地區流動,企業的引才留才成本較高。“希望政府能加大人才政策和形象宣傳力度,針對中高層次的人才引進后的個稅優惠、購房優惠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利好政策,幫助企業穩定人才結構,創造更多的效益。”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兼泌外二區主任岳峰較為關注員工子女入學問題和人才安置問題。“建議加大引進有實戰經驗的醫療人才,為其提供教育、醫療等配套優待政策,讓醫療人才放心來惠城發展,同時給予更多元化的住房政策支持,讓人才擁有更多的住房選擇。”
“加大對校園環境的迭代升級和轉型,提升學校教育環境;與國內著名師范院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驅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樹立榜樣,評選優秀教師;發揮學校自主權,提高教職人員待遇。”惠州中學實驗學校校長梁泉寶建議通過提升教職人員福利補貼、暢通職稱評選渠道、提升代課教師薪酬待遇等措施,進一步增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聚攏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作為鄉村振興人才代表,惠州泓泉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元珍認為,應該建設更多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加強人才的流通,把新技術、新模式引入農業,將農村經營收益由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讓農村經營主體有更廣闊的價值實現空間。
“預計未來實驗室落成后,會有數百名科學家來到惠州工作和生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辦公室主任、東江實驗室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玥介紹,本次惠城出臺的人才新政很有力度,在科技、醫療、教育等核心發展領域都有有力舉措,在這種優厚的人才政策的指引下,相信越來越多高層次人才愿意在惠城落地生根,共同為惠城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做強培優教師隊伍。
“一意見四方案”
●一個總綱:《惠城區“人才雙千計劃”實施意見》
●四個配套方案:《惠城區加快產業人才引進培育方案》《惠城區緊缺教育人才引進工作方案》《惠城區衛生系統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工作方案》《惠城區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引進工作方案》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 葉汝 陳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