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全域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堅持“一區一策”,統籌推動分類示范片區創建
從10個試點場所到全域共同推進,從第一個廚余垃圾處理站點的建立到四分類體系建成,從源頭分類到全市生活垃圾逐步減量,惠州持續推動垃圾分類走深走實。
近年來,惠州堅持“一區一策”、分區推進,不斷夯實“頂層設計、宣教結合、流程再造”三項基礎,抓牢“智慧管理、宣傳發動、體系建設”三個重點,統籌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工作,創新培育示范片區創建“惠州標桿”。
廚余垃圾回收正步入正軌。
加強頂層設計
治理體系邁向智慧管理
“廢電池屬于有害垃圾,應該放在這個桶里……”日前,在惠城區江南街道海富閣小區,吳恩光正忙著向小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吳恩光退休后從上海回到惠州,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被鄰居們親切地稱為“垃圾分類達人”。
吳恩光的故事是惠州市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的一個縮影。如今,垃圾分類和環保理念已在惠州落地生根,成為全民參與的新時尚。
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重點工作任務推動,從頂層設計部署垃圾分類工作。惠城區作為惠州市首個垃圾分類示范區,充分發揮“頭雁”示范作用,從完善組織領導、推動制度建設、立足長效機制、提升規范管理著手,推動形成黨建引領、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全面發動、全民互動的“一領四動”工作模式。區級層面成立重點項目工作專班,日常管理機制權責清晰,內容完善;率先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機關和事業單位績效考評體系,著力構建“區級抓總、條塊結合、部門指導、屬地作戰”的工作推進格局。與此同時,惠城區率先推出“購買生活垃圾分類專管員服務項目”試點,將經考試持證上崗的“生活垃圾分類專管員”派駐到街道(社區),對負責聯系包干的居民區實行日常垃圾分類督導,進一步增強居民小區“桶邊督導”、定時定點投放實效。
仲愷高新區立足頂層設計,對照示范片區創建目標任務,制定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并細化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推出黨建引領、單位管理、居民自建、社區協調、志愿者參與“五位一體”的聯動機制,助力形成全區合力推動垃圾分類的總體布局。
為推動治理體系邁向智慧管理,仲愷高新區以創建示范片區為契機,充分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按照收運作業科學化、設施管理精細化、車輛監管實時化、指導考核快捷化思路,優化建立全時段、全方位、全覆蓋的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重點對收運體系涉及的人、車、物、事進行全方位實時監管,有效實現遠程調度和收運鏈條高效配置。
突出宣教結合
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陳阿姨,餐巾紙要放在‘其他垃圾’里面,下次要注意一下不能放錯了。”近日,在惠陽區的居民區,一群黨員志愿者穿梭在各個角落,他們有的入戶指導居民準確分類,有的在垃圾集中投放點引導居民規范投放垃圾……
改變生活方式是一個漸進過程,垃圾分類也必將是一場“持久戰”。為此,惠州堅持多維發力,推動分類理念從家喻戶曉邁向深入人心。
惠陽區積極探索“紅色黨建+綠色生活”新模式,成立垃圾分類黨員志愿服務隊,大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以“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在全區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氛圍。
惠城區在全區開展2022年“我為垃圾分類瘋狂打Call”主題宣傳活動,在市區9個公園景區連續開展18場豐富多彩的主題巡回宣傳活動。惠城區創新制作《環保美橋東》《垃圾分類新時尚》《環保至上》《垃圾分類動起來》等原創作品,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歌詞,運用惠州方言配合舞蹈演繹,掀起垃圾分類熱潮。
仲愷高新區在全市創新建成2處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宣傳展臺和2座生活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分類收運處置設施設立“市民開放日”,推出垃圾分類“網紅”打卡攻略,多形式打造群眾身邊體驗陣地。同時,創作具有區域特色的原創微信表情包,緊跟網絡熱潮翻拍垃圾分類情景短片,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平臺廣為傳播。
大亞灣區充分活化利用我市垃圾分類卡通形象“鵝小類”,在各大公園景區、公共機構及住宅小區內設置“鵝小類”景觀雕塑,并結合沿海區域特色設計制作各類垃圾分類標識牌、分類桶等,精心打造垃圾分類“風景線”。
此外,惠州還不斷推動“教育+引導”沉浸式宣教,為青少年量體裁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促進垃圾分類進家庭取得成效。惠城區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學校教學內容,在學科教學中巧妙融入環保教育,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學校廣播、黑板報、班會課等載體,家校同源攜手做好垃圾分類宣教實踐;仲愷高新區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校園垃圾分類繪畫大賽、小主播招募大賽和情景劇演繹大賽,通過校際比拼的形式助推分類意識和分類習慣養成;惠陽區有效落實校園垃圾分類考評,定期開展檢查考評并通報,營造濃厚的校園生活垃圾分類氛圍。
完善收運鏈條
從建立健全邁向提標升級
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運鏈條是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信心保障。為此,惠州強化分類設施布局、收運作業管理以及處置資源利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在源頭投放精準化方面,惠州不斷完善分類設施布局。惠城區著力完善老舊小區配套分類設施建設,在惠城中心區無物業管理場所配備150個四分類垃圾分類亭;大亞灣區積極推動垃圾分類投放(點)站提標升級;惠陽區93個居民區已完成392個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升級改造工作;仲愷高新區順利完成全區120余個居住小區樓道撤桶和1760個分類投放點建設,建成441座垃圾分類站(亭)。
在中端運輸方面,強化收運作業管理。惠城區與有資質的危廢處理企業簽訂收運協議書,實現生活源有害垃圾的獨立收運;大亞灣區可回收物收運體系逐步完善,正在建立“兩網融合”數據共享機制;仲愷高新區引入第三方企業負責全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試點推出大件、園林垃圾“公交站牌式”分類收運體系,定制具有流動宣傳功能的移動式大件、園林垃圾分類收運車,科學細化公交化收運線路20余條,多元優化大件、園林垃圾收運處置鏈條。
在末端處置方面,強化處置資源利用。惠城區正在運營兩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試點項目,采用黑水虻蟲肥一體轉化技術,處理餐廚垃圾約26206.14噸,已實現100%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仲愷高新區建成廚余垃圾處理終端4座,處理能力83噸/日以上;建成大件和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再生項目1個,處理能力80噸/日,基本滿足轄區現階段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惠陽區分類收運處理體系逐步完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能力3750噸,污泥、餐廚、糞便三合一無害化處理項目進入試運行階段,總處理規模600噸/日。大亞灣區建成日處理能力達30噸的大件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及日處理能力達70噸的綠化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年處理量為100萬噸以上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